见“崇文门监督”。
官名。清朝职官之一种,即尚未实授之章京。所设机构,均有额定人数。
官名。明洪武十三年(1380)于御史台置,左、右各一人,俱正四品。同年罢。参见“侍御史”。
官署名。辽朝置。北面官,掌奚六部贵族子弟之从军者。设详稳等职。
官名。明朝锦衣卫属官。洪武十五年(1382)置,正六品,职掌不详。
杂号将军名,西汉武帝时东越置,掌征伐。《史记·东越列传》:“东越素发兵距险,使徇北将军守武林,败楼船军数校尉……楼船将军率钱唐辕终古斩徇北将军。”
①太师、太傅、太保合称。北魏始有此称,位上公,居二大、三公上。名为辅导天子之官,位极尊而无具体职掌。北齐因之,后主时为激赏人心,增员而授,不可胜数。北周改称三公。隋、唐仍称三师,为赠予德高望重元老大臣
辽朝御帐、亲王及诸军掌旗鼓者,兼掌护卫之事。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设于广州的革命政府。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革命统一战线形成以后,随着形势发展的需要,有改组大元帅大本营重新建立新的政权组织的必要。因此,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了《
官名。吐蕃官,即都护,置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