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醢署
官署名。隋朝光禄寺置,有令一员、丞二员、掌醢十员。唐朝沿置,令一员、丞二员,掌供醢醯之物: 鹿、兔、羊、鱼醢; 宗庙用葅以实豆,宾客、百官用醯酱以和羹; 又有主醢、酱匠、酢匠、豉匠、葅醯匠等属。宋初存其官名而无职司。明洪武八年(1375)光禄司置,有令、丞各一员,监事一员,三十年改隶光禄寺,置署正一员,署丞四员、监事四员,掌供饧、油、醯、酱、梅、盐之事。清朝光禄寺沿置,满、汉署正各一员,满洲署丞二员,又有笔帖式、经承等属,掌供醢酱,筵宴廪餼皆供其物,征果园赋额致诸库。
官署名。隋朝光禄寺置,有令一员、丞二员、掌醢十员。唐朝沿置,令一员、丞二员,掌供醢醯之物: 鹿、兔、羊、鱼醢; 宗庙用葅以实豆,宾客、百官用醯酱以和羹; 又有主醢、酱匠、酢匠、豉匠、葅醯匠等属。宋初存其官名而无职司。明洪武八年(1375)光禄司置,有令、丞各一员,监事一员,三十年改隶光禄寺,置署正一员,署丞四员、监事四员,掌供饧、油、醯、酱、梅、盐之事。清朝光禄寺沿置,满、汉署正各一员,满洲署丞二员,又有笔帖式、经承等属,掌供醢酱,筵宴廪餼皆供其物,征果园赋额致诸库。
官署名。元朝置。秩正三品,隶吐蕃等路宣慰司都元帅府。元初,置碉门(今四川天全)等处安抚使、鱼通(今四川康定东)等处达鲁花赤等官,招谕、镇抚当地吐蕃部落。世祖至元二年(1265),建哈答城(一作匣答,今
官名。清末各学堂负责斋务之职官,又名斋务长。光绪二十七年(1901)后在全国各类中等、高等新式学堂及大学堂普遍设置。掌考验学员品行及堂外寄宿舍一切事务。辖监学官、检查官。
唐古特官。清设于后藏,属唐古特文官。员额不定,亦无一定职务。民国时期沿置。
官文书名。宋朝执政官以上有章奏请,皇帝降“批答”答复,以示厚遇; 执政以下官则降诏答复。
清朝县主簿之别称。
阶官名。金太医二十五阶之第二十三阶,秩正九品下。元十五阶之第十三阶,秩正八品。官名,也是官阶名。金朝的太医官,自从四品始,以下分为(二)十五阶。正九品下,称医候郎。见《金史·百官一》。
太皞的另一称号。见“太皞”。
将军名号,王莽置,孔仁曾任此将军。见《汉书·王莽传》。
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新置散职八尉之一,从六品。武散官名。隋炀帝时置,秩从六品。
即太子左监门率府,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为左监门率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