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攒典

攒典

吏名。金朝始置,掌诸仓、草场之钱粮帐目。岁收一万石以上之仓设二人,草场设二人。元朝沿置,凡与钱粮有关之仓、库、务中均设有,员额不等,任满后可转为司吏或典吏。明朝负责税务之衙署亦设有。清朝为地方吏员之一种。清制,地方之吏员有书吏、承差、典吏、攒典四种,攒典为各首领官、佐贰官、杂职官所属之吏。如县丞、典史之属吏均为是称。


吏员名。金元时置于与钱粮有关的仓、库、务,掌会计钱粮数目。任满后可转为司吏或典吏。清代设于司道及府厅州县衙门,属于书吏人员。《清会典·吏部》载:“外吏之别四:……四曰攒典。”注:“首领官、佐贰官、杂职官之吏,皆曰攒典。”设于布政司者,分属于经历、理问、库大使等,名额一般二至三人,多者四人; 设于按察使司的,一般是经历司、司狱司各一人(个别置二人),有数省照磨所各一人; 道员衙门中的攒典,仅有个别衙门在库大使之下设置一人;此外各府厅州县均设攒典,协助府厅州县的属官办理具体事务。

猜你喜欢

  • 总督粮储

    专差御史名。明代置于南京, 嘉靖以前以南京都察院都御史为之。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停差。专以南京户部右侍郎加南京都察院都御史衔领之。

  • 修职郎

    ① 官名。宋朝徽宗政和六年(1116),改登仕郎设,为从八品寄禄官。②散阶称号。明朝置,为文职正八品之升授,属四十二散阶之第三十五阶。清朝沿之,为文职正八品之封赠,属十八阶之第十五阶。又,清初武职中属

  • 虞曹侍郎

    官名。参见“虞曹郎”。

  • 采珠玉金银官

    汉代少府所属有采珠玉金银之官,见《汉书·贡禹传》。

  • 川衡

    官名。掌川泽禁令。《周礼·地官》: “每大川下士有二人,史四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中川下士六人,史二人,胥六人,徒六十人; 小川下士二人,史一人,徒二十人”。“掌巡川泽之禁令而平其守。以时舍其

  • 河堤都尉

    官名。西汉时领治河,不常置。据《汉书·沟洫志》,成帝鸿嘉四年(前17)因勃海等郡河水泛滥,命河堤都尉许商与丞相史孙禁行视,筹划方略。官名。西汉置,掌治河,保护河堤,不常置。瞿蜕园《历代职官简释》:“汉

  • 贝勒依法依旦尼达

    满语官名。汉译为“司仪长”,为清朝贝勒府总统领官。设一人,从四品。掌董率府僚,纪纲众务。宣统元年(1909),以避溥仪讳,改称司礼长。

  • 大家

    ① 周朝王公子弟及卿大夫封邑采地的别称。借指有地位的公卿大夫。《尚书·周书·梓材》:“以厥庶民,暨厥臣,达大家。”孔安国传:“言当用其众人之贤者与其小臣之良者,以通达卿大夫及都家之政于国。”孔颖达疏:

  • 廷吏

    朝廷大吏。《韩非子·八奸》: “大臣廷吏,人主之所与度计也。”

  • 太乐署

    官署名。北齐太常寺置,掌诸乐及行礼节奏等事,有令、丞,兼领清商部丞。隋唐五代皆置,隋令二员、丞二员、乐师八员,炀帝大业三年 (607)改乐师为乐正,置十员; 唐朝令一员、丞一员,另有乐正,掌祭享钟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