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官
官场用语。宋朝一至九品文武百官统称。
官场用语。宋朝一至九品文武百官统称。
宋朝内侍阶官名。隶入内内侍省者,位在入内内品上、祗候小内品下; 隶内侍省者,位在内品上、祗候内品下。
官署名。隋朝太常寺置,有令一员、丞一员、卜师二十员、相师十员、男觋十六员、女巫八员、太卜博士二员、太卜助教二员、相博士一员、相助教一员。唐朝太常寺沿置,令一员、丞二员、卜正二员、博士二员,掌卜筮之法,
官署名。 即导官署。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冬官府匠师中大夫属官,掌管本司用于兴造的材料,员二人,正三命。下设掌材中士、掌材下士以佐其职。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
即“参堂”。
官名。明置为行人司副长官,左、右各一人,从七品,协司正掌司事。
海军同等官。北洋政府设置,其军阶为少尉。副职称副修械长,军衔为准尉。
官名。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496)置,员四十人,亦称“四门博士”。二十三年定为九品上。以教授四门小学学生五经文字为主,参预礼仪的议定和秘书省所藏书籍的整理,或被遣检试诸郡学生学业。北齐称“四门学博士
海关海事部的一科。见“海事部”。
官名。唐太宗贞观元年(627)置,武则天垂拱元年(685)改名掌冶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