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检讨

检讨

官名。唐朝始置。集贤院有知检讨官。宋朝崇文院、史馆均置,以他官兼任,掌修国史。北宋末年讲议司、南宋初年修政局亦置。明清为翰林院史官,位次于编修,从七品。掌撰述记载,修纂国史。一般由三甲进士留馆者充任,无定员。清宣统元年(1909)改从五品。


官名。掌修国史,位次编修。《宋史·职官四·国史实录院》:“提举国史、监修国史、……编修官、检讨官、校勘、校阅、校正、编校官……(绍兴)四年置史馆及检讨、校勘各一员。”明代始属翰林院,除掌修国史外,还参预机务。《明史·职官二·翰林院》:“史馆修撰(从六品),编修(正七品),检讨(从七品),庶吉士,无定员。”“成祖初复旧。其年九月,特简讲、读、编、检等官参预机务。”清沿明制。《清史稿·职官二·翰林院》:“修撰、编修、检讨、庶吉士,俱无定员。”

猜你喜欢

  • 方士

    ①官名。《周礼》秋官之属。一说为周朝置。掌四方都家的狱讼刑罚。《周礼·秋官》: “方士,中士十有六人,府八人,史十有六人,胥十有六人,徒百有六十人”,“掌都家,听其狱讼之辞,辨其死刑之罪而要之。参见“

  • 箭工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冬官府司木中大夫箭工中士佐官,正一命。

  • 宣德郎

    ① 官名。隋朝谒者台之职官。炀帝大业三年(607)设,四十人,正七品,主出使。② 散阶称号。唐高祖武德七年(624)置,为正七品下文散官,伯爵出身者多由此叙阶。北宋初因之,神宗元丰(1078—1085

  • 王府仓大使

    官名。明代王府长史司所属有仓大使一人,掌王府仓储。下设副使一人,后裁革。

  • 分差粮料院

    官署名。南宋于太平州、镇江、建康府、利州、鄂州等处置,各设监官一人,掌各地粮料之事。

  • 来文

    公文术语。即某一机关对其他机关发来公文之统称。清朝各衙署对来文有严格的登记制度。

  • 中兵郎

    官名。尚书省中兵曹长官通称,亦称中兵郎中。三国魏始置,属五兵尚书,六品。西晋武帝太康 (280—289) 中分设左、右中兵郎。东晋南朝并为一官,晋、宋六品,梁五班,陈四品,秩六百石。北魏与左、右中兵郎

  • 中书执政事笔

    即以中书令主持政务之名义,为政事堂秉笔宰相。唐高宗弘道二年(684) 中书令裴炎以此名义移政事堂至中书省,主持宰相议政,总其记录,并更直承旨。

  • 管河厅

    官署名。清制,管河道所属官员有同知、通判、州同、州判、县丞、主簿、巡检等官。同知、通判的官署为“厅”,州同以下则为“汛”。直隶有管河道五,所属有十五厅,分六十六汛;山东有管河道二,所属有八厅,分二十二

  • 护西域校尉

    即“西域校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