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眼
选举制度。科举取录进士名目。始见于宋。初指文、武科殿试第二、三名,后专指第二名。明、清赐进士及第,文科授官翰林院编修。清朝武科授二等侍卫。
宋初对科举考试中文武科殿试的第二三名均称榜眼,南宋以至明清始专指第二名。《称谓录》说:“榜眼名目,始于北宋,古者原以第二、三两名为一榜眉眼;眼必有二,故第二、第三皆为榜眼,后以第三为探花,遂专以第二为榜眼。又按以一甲第二人为榜眼,第三人为探花,至明始为定制”。
选举制度。科举取录进士名目。始见于宋。初指文、武科殿试第二、三名,后专指第二名。明、清赐进士及第,文科授官翰林院编修。清朝武科授二等侍卫。
宋初对科举考试中文武科殿试的第二三名均称榜眼,南宋以至明清始专指第二名。《称谓录》说:“榜眼名目,始于北宋,古者原以第二、三两名为一榜眉眼;眼必有二,故第二、第三皆为榜眼,后以第三为探花,遂专以第二为榜眼。又按以一甲第二人为榜眼,第三人为探花,至明始为定制”。
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号。《魏书·太宗纪》:“车驾自大室西南巡诸部落,赐其渠帅缯帛各有差。”渠通巨,渠帅即大帅,也称渠率、渠长、渠魁,一般用于敌军主将或地方少数民族首领。《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用兴法,诛
官名。西魏、北周秋官府刑部中大夫司刺上士佐官,正二命。
官名。《周礼》地官之属有质人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廛人中士二人,下士四人。质人专司市肆中买卖货物价格的估计与核定,以防止不法商人抬高物价或欺骗买主。廛人掌理征收市中各种税收,如货物税、房税、地税等。汉大
官名。女官二十四典之一,隶尚功,副司彩掌内宫用绵彩、缣帛、丝枲,有赐用则每十日一记录。隋炀帝始置,二员,从七品。唐朝沿置,正七品。宋朝为尚书内省女官,隶司彩,正七品。金同唐制。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
周朝贵族子弟。《周礼·地官·师氏》“以三德教国子。”郑玄注: “国子,公卿大夫之子弟。”1、诸王子弟或诸侯之子称国子。《国语·周语上》:“宣王欲得国子之能导训诸侯者。”注:“贾侍中云:国子,诸侯之嗣子
官名。辽朝置。南面官,南枢密院官员,在都承旨下。
参见“封赠”。
官名。唐代三京府、援三京府所置的凤翔等六府、上中下都督府,均置录事,其职掌同“州录事”,其地位低于司录参军或录事参军。
官署名。明、清皆置,为光禄寺四署之一,明代的掌醢署,掌供饧、油、醯、酱、梅、盐等事。其官有正一人。从六品;丞四人,从七品;监事四人,从八品。清代掌醢署,掌供醢酱、筵燕廪饩,兼征果园赋税。其官有正、丞,
即“判吏部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