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殿院

殿院

官署名。唐朝御史台三院之一,为殿中侍御史之所,双日受事; 初入院者知左、右巡,纠察违头,分监京畿诸州兵,为务剧之任; 其年资深者则主东、西推,监太仓、左藏出纳及宫门内事。五代迄宋,御史台沿置,以殿中侍御史居之,掌以仪法纠百官之失,监察朝会礼仪。


官署名。掌管殿建仪卫、京城纠察等事。唐宋御史台所属有三院,“一曰台院,侍御史隶焉;二曰殿院,殿中侍御史隶焉;三曰察院,监察御史隶焉”。见《新唐书·百官三·御史台》。“御史分为三种,各居一部分。侍御史称台院,地位较高,殿中侍御史称殿院,监察御史称察院。”见《历代职官表·历代职官简释》。殿中侍御史九人,从七品下,掌管殿庭仪卫、京城纠察、京畿各州兵马,检校文物亏损,并监太仓、左藏出纳等事。见《新唐书·百官三·殿中侍御史》,参看“御史台”、“殿中侍御史”条。

猜你喜欢

  • 光禄司少卿

    参见“光禄司”。

  • 祠祭司

    官署名。即“祠祭清吏司”。官署名。清末置,属礼部。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改革官制,礼部新置各司均无“清吏”字样,祠祭清吏司亦改称祠祭司。职掌仍旧。参见“祠祭清吏司”。

  • 勋卫府

    官署名。北宋徽宗崇宁四年 (1105),仿唐制置为三卫府之一,设郎与中郎,皇帝升殿时立于朵殿。五年罢。

  • 国子祭酒

    官名。西晋武帝咸宁 (275—280) 中立国子学,置一员为长官,掌教授生徒儒学,主管国子学,参议礼制,隶太常。南朝宋国子学虽省置不常,而祭酒则常置。南齐高帝建元四年 (482) 置国学,置一员,位比

  • 送伴副使

    官名。北宋真宗时始置,掌接待契丹使者。

  • 军机处司员上行走

    见“军机章京”。

  • 粮储司

    官署名。清朝盛京户部所属办事机构之一。顺治十五年(1658)置。设郎中一人为主官,下设员外郎二人,主事二人,笔帖式若干人,皆为满员。掌粮石之出纳,入则储仓,出则口粮俸饷。

  • 路阴阳学教授

    官名。元置,属路总管府,掌教阴阳学学生,员额一人。

  • 太尉

    官名。①战国秦置,职掌选拔人才,主管赏罚爵禄。《吕氏春秋·孟夏纪》: “命太尉赞杰俊,遂贤良,举长大,行爵出禄,必当其位。”②西汉初为武将最高称号之一,秩万石。有兵事则设,事毕即省。担任临时性的高级军

  • 满洲缺

    清朝官缺之一。亦称满洲官缺。专指为有满洲旗籍身分之官员所设额缺。京官除顺天府府尹,府丞、奉天府府丞,京府、京县官及司坊官无满洲缺外,大学士以下,翰林院孔目以上皆有之。奉天府府尹、奉锦山海道、吉林分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