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狱丞

狱丞

官名,汉朝于县设此官,如禄福狱丞、阳翟狱丞,掌狱讼,管囚徒。其后,北齐及唐皆置。《新唐书·百官三·大理寺》:“丞六人,从六品上。掌分判寺事,正刑之轻重。”


官名。三国魏于廷尉置诸狱丞各一人,秩第七品,掌管诸狱。晋廷尉置狱左右丞各一人,南朝宋齐沿置。梁陈与北魏置狱丞二人,属廷尉卿。北齐大理寺亦置狱丞二人,正九品下,隋不置狱丞,惟置狱掾八人,唐大理寺置狱丞四人,掌率狱史管理囚犯。官吏与平民、奴婢与庶民犯罪者都要分开监禁不能同狱。五品以上官入狱,每月沐浴一次,夏天供给茶水。禁止犯人带入纸笔、钱币、刀、棒等物。囚犯有病给医药;病者脱去械锁,由家人入侍。元于刑部司狱司亦置狱丞一人,地位在司狱之下。

猜你喜欢

  • 传教

    郡门下小吏名。南朝宋置,《宋书·黄回传》载,黄回“竟陵郡军人也。出身充郡府杂役,稍致传教。”传教其职在传达太守教令,属于小史的一种。

  • 女正职官

    官类名。太平天国前期置女正职官,设有左辅正军师、右弼右正军司、前导副军师,后护又副军师各一人,女军师之下,设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女丞相正副各一人,自天官正丞相至冬官副丞相共十二人。女检点三十六人,自殿前左

  • 郡将

    郡守别称。汉朝因郡守 (太守) 兼领武事,故名。魏晋南朝沿称。宋朝以朝臣出知列郡,其结衔称知某州军事,郡邑武官,皆其所属,故亦有此称。1、郡守(太守)的别称。汉朝郡守兼掌武事,领郡兵,故称郡将。《后汉

  • 戟楯虎贲将

    官名。北魏置。统领戟楯虎贲。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 定为从五品下,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未载。

  • 官帅将

    武官名,战国时期赵国置,掌征伐或驻守。《汉书·冯奉世传》:“赵封冯亭为华阳君,与赵将括距秦,战死于长平。宗族由是分散,或留潞,或在赵。在赵者为官帅将。”注:“师古曰:(帅)字或作‘师’,其义两通。”武

  • 喻寒波掣逋

    官名。吐蕃官,整事大相,与副整事、小整事等共任国事。

  • 左玉铃卫

    官署名。即左领军卫,唐武则天光宅元年 (684) 改,中宗神龙元年 (705) 复名左领军卫。

  • 照会

    文书名。平行文。明朝为中央文书,如五军都督府对六部行文即用之。清朝为地方文书,如总督对总兵,提督对司、道、盐运使司,总兵对府、厅、州、县行文均用之。近代演变为外交文书,用于外事交涉。

  • 等衰

    周朝制定的尊卑等级制度。《左传·桓公二年》: “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弍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 训方中士、下士

    官名。《周礼》夏官之属有训方氏中士四人,掌教导四方之民。北周依其制置训方中士,正二命;训方下士,正一命。属夏官府职方中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