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甸人

甸人

官名。西周、春秋置。①主管藉田省称“”。《柞钟铭》:“司王邑甸人事。”《左传·成公十年》: “晋侯欲麦,使甸人献麦。”②掌供薪蒸致飨享的小吏。《国语·周语中》:“敌国宾至”,“甸人积薪”。韦昭注:“甸人掌薪蒸之事也。”《仪礼·蒸礼》:“甸人执大烛于庭”。郑玄注:“甸人掌共薪蒸者。”《公食大夫礼》:“羹定,甸人陈鼎七”。郑玄注:“甸人,冢宰之属,兼亨人者。”③掌郭野之官兼主刑罚。《礼记·文王世子》:“公族其有死罪, 则磬于甸人。 其刑罪, 则纠, 亦告于甸人”,“致刑于甸人”。


官名。周朝设此官。掌管公田。《左传·成公十年》:“晋侯欲麦,使甸人献麦。”注:“甸人,主为公田者。”

猜你喜欢

  • 宫分军详稳司

    官署名。辽朝置。北面官,统领由宫分人组成的军马。

  • 乡自治会

    乡自治组织的议决机关。北洋政府大总统袁世凯在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停办各级地方自治,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复于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七月三日公布《乡自治制》,但未实行。其规定如下:乡为法人,受县

  • 城镇董事会

    城镇自治组织的执行机关。清末至北洋政府初期设置,其职权略同于“乡董”,参见该条。

  • 应天府推官

    官名。北宋陪都应天府属官,或以京朝官签书推官之事,与判官同助理本府公事。

  • 军标

    清代由将军直辖的绿营兵。见“绿营兵”。

  • 敢言之

    汉朝下属对上级言事的习惯用语。《论衡·谢短》: “郡言事二府曰 ‘敢言之’。” 汉简中亦常见此语。官名,即“三公”。《汉书·王莽传上》:“三公称‘敢言之’。”

  • 蕃书译语

    官名。唐朝中书省置十人,为翻译人员。杂任职名。唐置,属中书省,员额十人,掌翻译外国及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 山西路转运使

    官名。辽兴宗重熙十二年(1043),杨晳曾为山西路转运使。属南面财赋官。

  • 地部大人

    官名。北魏明元帝泰常二年(417)置,与天部、东部、西部、南部、北部大人并称为六部大人,处理国家日常政务,皆由诸公担任,其下设三属官。太武帝时复建尚书省,遂罢。

  • 大罗(逻)便

    突厥官名。大罗便,也作“大逻便”。突蹶官分十等,最贵的为“大罗便”,只有国君的子弟能任此官。《隋书·突厥传》:“木扦在位二十年,卒,复拾其子大逻便而立其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