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白衣

白衣

①初指无官职的士人。两晋南北朝时,官员因失误削除官职,或以白衣守、领原职,遂成为一种对官员的处罚方式。《晋书·外戚传》: “其后司隶校尉刘毅劾之,应至重刑,武帝以旧恩,直免(羊诱)官而已。寻以(甘露亭)侯白衣领护军,顷之,复职。”② 西汉官府给役小吏。《汉书·龚胜传》: “(夏侯常)即应曰: “闻之白衣,戒君勿言也。奏事不详,妄作触罪。”颜师古注: “白衣,给官府趋走贱人,若今诸司亭长掌固之属。”③北魏皇帝左右的随侍之臣,可受遣传达诏令。《魏书·甄琛传》: “世宗遣白衣吴仲安敕(广平王元)怀宽放(甄侃)。”


1、官府小吏。西汉时官府中供役使的小吏称白衣。《汉书·龚胜传》:“闻之白衣,戒君勿言也。”注:“师古曰:白衣,给官府趋走贱人,若今诸司亭长掌固之属。”

2、官名,北魏置,为皇帝左右的随侍大臣,可受命传达诏书、口谕。《魏书·甄琛传》:“世宗遣白衣吴仲安勅怀宽放(甄侃)。”

3、免职留用。两晋南北朝时,官吏因罪过免职留用,称“白衣”。《晋书·外戚传·羊琇》:“司隶校尉刘毅劾之,应至重刑,武帝以旧恩直免官而已,寻以侯白衣领护军,顷之復职。”白衣:无官职的士人。

猜你喜欢

  • 将官

    见“将”。陆海空军官佐等级中的上等。南京临时政府分为大将军、左将军、右将军三级。北洋政府分为上将、中将、少将三级。国民党政府沿置,又将上将一级区分为特级上将、一级上将与二级上将三阶。

  • 签判

    宋朝签书判官厅公事省称。官名。签判是“签书判官厅公事”的简称,掌诸案文移事务。宋朝,在各州府选派京官充任判官时称签书判官厅公事,简称签判。宋代高承《事物纪原六·签判》:“宋朝之制,诸州府幕官大藩镇以京

  • 行人

    官名。《周礼·秋官》属官有大行人、小行人,掌迎送接待宾客之礼。春秋战国各国多设行人,掌朝觐聘问,常任使者。秦、西汉初有行人令,为大行令(典客)属官,掌接待少数民族宾客。西汉诸侯国亦置行人,东汉省。十六

  • 南宫舍人

    官名。礼部郎官别称。唐朝礼部郎中因掌尚书省文翰,遂有此称。宋朝以后多沿用。礼部员外郎亦有此号。

  • 军佐

    辅佐军官治理军务的官员称军佐,如军需、军医、军事文官、军事技术人员等,也置将、校、尉,但不设上将。军职类名。国民党政府规定:几军队中辅佐军官以治理军务者称为军佐,如军需、军医、以及军用文官与军事技术人

  • 阐教

    历见“左阐教”。“右阐教”

  • 褒圣侯

    唐高祖武德九年封孔子的后代为褒圣侯。见《新唐书·礼乐志五》。

  • 禄秩

    官吏俸禄等级。《荀子·荣辱》: “是官人百吏之所以取禄秩也。”

  • 时见

    周天子不定期地召见诸侯发布政令。《周礼春官·大宗伯》:“时见曰会。”郑玄注:“时见者,言无常期。诸侯有不顺服者,王将有征讨之事,则既朝觐,王为坛于国外,合诸侯而命事焉。”

  • 门下小史

    吏名,汉置,为郡县小吏,给事门下,故称门下小史;位在门下干之下。《后汉书·百官五·州郡》:“閤下及诸曹各有书佐,干主文书。”注:“《汉官》曰:书佐五十人,循行二百三十人,干、小史二百三十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