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符宝郎

符宝郎

官名。唐高宗显庆三年(658) 由符玺郎改名,员四人,从六品上,为门下省符玺局长官。居宫禁中,掌管皇帝玺印,事简职重。中宗神龙元年(705)改名符玺郎,玄宗开元元年(713) 复旧。五代因之。北宋前期为寄禄官,无职掌,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亦未除授。徽宗大观元年 (1107) 始除,从七品,掌外廷符玺,别置内符宝郎掌宫内符玺。钦宗靖康元年 (1126)罢。辽朝置为南面朝官,掌门下省符宝司。金朝置四员 (一说十二员),掌皇帝符玺及金银符牌,领符宝祗候 (牌印祗候)、符宝典书 (牌印令史) 等,隶殿前都点捡司。元世祖中统元年 (1620)置二员,至元十六年 (1279) 又立符宝局,给正六品印,十七年升正五品。十八年改符宝局为典瑞监,长官改称卿,后又升为典瑞院,长官称使。


官名。唐朝设此官,属门下省,掌管天子八宝及国之符节。《旧唐书·职官二·符宝郎》:“符宝郎掌天子八宝及国之符节,辨其所用。有事则请于内,既事则奉而藏之。八宝:一曰神宝,所以承百王,镇万国;二曰受命宝,所以修封禅,礼神祗;三曰皇帝行宝,答疏于王公则用之;四曰皇帝之宝,劳来勋贤则用之;五曰皇帝信宝,征召臣下则用之;六曰天子行宝,答四夷书则用之;七曰天子之宝,慰抚蛮夷则用之;八曰天子信宝,发番国兵则用之……一曰铜鱼符,所以起军旅,易守长;二曰传符,所以给邮驿,通制命;三曰随身鱼符,所以明贵贱,应征召;四曰木契,所以重镇守,慎出纳;五曰旌节,所以委良能,假赏罚。”

猜你喜欢

  • 大行令

    官名。①西汉景帝中六年(前144) 由典客改名(一说中二年已改),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又改名大鸿胪。参见“大鸿胪”。②西汉武帝太初元年由行人令改名,为大鸿胪属官,秩六百石。协助大鸿胪掌管安排诸侯王

  • 左曹郎官

    宋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后,户部左曹郎中、员外郎之统称。

  • 州门下

    (1)州门下吏的简称。包括主簿、西曹、录事、记室、书佐。(2)州门下吏职之一。南朝《宋宁州刺史爨龙颜碑阴》除主簿、西曹、录事、省事、记室、书佐之外,另有门下二人,排列在西曹、录事之前,应是门下吏职之一

  • 宗人府右司

    参见“宗人府左司”。

  • 左辅

    ①官名。西汉孺子婴居摄元年(后6)始置,以为辅弼之臣。《汉书·王莽传》: “以太傅、左辅、骠骑将军安阳侯王舜为太师。”十六国西秦乞伏国仁建义元年(385)置,位在左右相之下。后燕慕容熙光始元年(401

  • 副队正

    武官名。唐置,见“队副”。

  • 右赞善

    官名。参见“左赞善”。

  • 海军提督

    官名。清末海军统领官。光绪十四年(1888)置北洋海军提督一人,从一品,统率该舰队。中日甲午战后裁。宣统元年(1909)复置海军提督一人,副都统加正都统衔,为巡洋、长江两舰队统制官。武官名。清末置,为

  • 典礼院学士

    官名。清末典礼院属官。宣统三年(1911)设。八人,简任。承掌院大学士之命讨论典礼,参订章制。

  • 右骁卫府

    即唐朝十六卫之右骁卫,高宗龙朔二年(662)除府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