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虞部郎中

虞部郎中

官名。① 西魏置,掌尚书省虞部曹。② 工部虞部司长官。唐高祖武德三年(620)由虞部郎改名,从五品上。高宗、玄宗时曾随本司改名司虞大夫、司虞郎中,寻各复旧。实闲简无事。五代因之。北宋前期为五品寄禄官,不预司务。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始为职事官,从六品。哲宗绍圣(1094—1098)时与屯田司郎官互置。南宋省。辽朝为南面朝官。明初复置,正五品,洪武二十九年(1396)改名“虞衡清吏司郎中”。参见“虞部”。


官名。唐置,属工部,掌京都衢閧、苑囿、山泽草木及百官蕃客时蔬薪炭供顿、畋猎等事。其佐官有员外郎一人。见《新唐书·百官一·工部·虞部郎中》。宋沿唐制,虞部郎中掌山泽、苑囿、场冶之事,辨其地产而为之厉禁。见《宋史·职官三·工部·虞部郎中》。

猜你喜欢

  • 缀衣

    官名。西周置。周王近侍大臣。一说为大仆之官。《尚书·周书·立政》: “王左右常伯、常任、准人、缀衣、虎贲。”孔安国传: “缀衣、掌衣服。”孔颖达疏: “衣服必连缀著之,此历言官人,知缀衣是掌衣服者,此

  • 详定编敕所

    官署名。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1013)始置,以翰林学士、判大理寺等官同详定编敕,对咸平编敕、三司编敕重加增损。天禧(1017—1021)中,以参知政事、宰相主其事。其后,多以宰相为提举,执政为同提举

  • 戎部郎中

    官名。渤海国右六司支司戎部属官,位员外上。

  • 资德

    官名。明建文(1399—1402)中增置资德院为太子官属,置一人为主官。成祖即位罢。

  • 太子太帅

    即“太子太师”。西晋因避司马师讳改。

  • 荡虏将军

    官名。南朝梁置,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七班,普通六年(525) 罢。北魏亦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 定为七品下,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改为从七品上。官名,东汉始置,掌帅军征伐,其

  • 太医助教

    宫廷医官名。北魏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493)定为九品中,二十三年官品令未载。

  • 翊二府

    官署名。唐朝左右卫所领内府五府之一,置中郎将总府事,左、右郎将副之,下领兵曹参军、校尉、旅帅、队正、副队正及近卫卫士翊卫等属,掌宿卫,号称内仗,极受亲信。

  • 都部署司

    官署名。辽代北大王院、南大王院均设都部署司,分别掌管北院和南院部族军民事务。北面宫官中,有契丹行宫都部署司,掌行在行军诸政令;行宫诸都部署司,掌行在诸宫之政令。见《辽史·百官志一》。

  • 中宫仆署令丞

    官名。北齐长秋寺所属有中宫仆署,置令及丞为正副主官,掌皇后舆马之事。所属有乘黄局教尉、细马车都督、车府部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