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行台尚书省

行台尚书省

官署名,简称行台省。隋文帝初于诸道设置,有河北道、河南道、西南道、山南道、淮南道等行台尚书省,设尚书令、仆射各一员为长贰; 兵部尚书一员兼吏部、礼部,度支尚书一员兼都官、工部;丞一员,左、右任置; 都事四员; 又有考功侍郎一员兼吏部、爵部、司勋,礼部侍郎一员兼祠部、主客,膳部侍郎一员,兵部侍郎一员兼职方,驾部侍郎一员,库部侍郎一员,刑部侍郎一员兼都官、司门,度支侍郎一员兼仓部,户部侍郎一员兼比部,金部侍郎一员,工部侍郎一员,屯田侍郎一员兼水部、虞部; 又置食货、农圃、武器、百工诸监,正、副监各一员及丞、录事等员。唐高祖武德(618—626)初,以诸道军务事繁,分置于益州道、襄州道、东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东道,掌管内军政,有令一员、仆射一员,丞一员左右任置,都事、主事各二员; 兵部尚书一员兼掌吏部、礼部事,领考功郎中一员、主事二员,膳部郎中一员、主事二员; 民部尚书一员兼掌刑部、工部事,领仓部郎中一员、主事二员,刑部郎中一员、主事二员,屯田郎中一员、主事二员; 食货监一员兼掌农圃监事,丞一员; 武器监一员兼掌百工监事,丞二员,两监并有录事、典事等员; 武德五年罢山东道行台,九年余道并省。金朝置,掌管内政务,熙宗天会十五年(1137)罢刘豫伪齐政权,置于汴京(今河南开封),隶尚书省,置左、右丞相,天眷元年(1138)以河南、陕西地还宋朝,遂改置于燕京(今北京),三年复移置于汴,皇统二年(1142)定其官品皆比中台(中央尚书省)低一等,海陵主天德二年(1150)罢,政令统一于朝廷。

猜你喜欢

  • 剿匪总司令部

    区域性军事指挥机关。国民党政府于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十二月为“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任命鲁涤平为剿匪总司令;后又有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五月,在国民政府改组为总

  • 宝谟阁直学士

    见“宝谟阁”。官名,宋宁宗嘉泰二年(公元1202年)置。位在学士下、待制上。宝谟阁是藏书的地方,内藏光宗御制。直学士是贴官,无职守、无所掌,只供侍从顾问,享有超官阶优待。见《宋史·职官二》,参看“宝谟

  • 雇用

    国民党政府国家机关中的人员来源之一。国家机关中被雇用的人员称为雇员,在国民党政府各种机关的组织法中例有“得酌用雇员”的规定。雇员无须经过铨叙或甄别,其员额不固定,职务多数是书记。雇员支领最高薪额服务三

  • 学制调查局

    官署名。清末学部所属之机构。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负责研究各国学制以资考镜,预备随时改良章程。其局长由学部奏派,局员由视学官内派充,别设译官数人,以任翻译。清末学部所属机构。专事研究各国学制,以

  • 太乐库丞

    官名。南朝梁置,属太乐令。位流外三品蕴位。掌太乐演奏所需的诸种器物。

  • 刑科都给事中

    官名。明清刑科之主官。掌科事。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设一人,秩正八品。建文(1399—1402)中改为正七品。清顺治十八年(1661)沿设,满、汉各一人。康熙四年(1665)裁。

  • 改土归流

    明清对少数民族地区地方行政制度的改革。即废除世袭之土官,而代之以流官的统治。始于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时云南越州土知州阿资因作乱被斩,乃废土州,置越州卫。其后时有此举,而规模较大者,一为永乐 (

  • 左右奉裕

    东宫武官名。唐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改太子千牛备身为左右奉裕,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复旧。

  • 司门承务郎

    官名。隋文帝置司门员外郎,为侍郎的副职。炀帝改诸司侍郎为郎,废员外郎,增郎的员额为二人,后又减为一人,另置承务郎一人,掌同员外郎。唐武德初沿置,三年(公元620年)改为司门员外郎,见该条。

  • 典事

    官名。三国魏尚书诸曹置为属吏,掌庶务,七品; 殿中监亦置,九品。晋朝黄沙御史置,七品。南朝宋、南齐有外监典事。《宋书·恩幸·阮细夫传》:“佃夫以告外监典事东阳朱幼”。《南齐书·高帝纪下》:“有司奏遣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