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诸科

诸科

北宋贡举九经、五经、开元礼、三史、三传、三礼、学究、明法部科统称。其地位次于进士科。经礼部试、殿试合格,即获本科及第、出身或同出身。神宗时罢,命诸科举人改应进士科。哲宗时复设春秋科通礼科等,又立经明行修科,后罢春秋科。南宋尽罢诸科,科举仅存进士一科。


北宋时对进士科以外的科举常科科目的总称。包括九经、五经、开元礼、三史、三传、三礼、学究、明法等科,其地位在进士科之下。应试者经礼部试和殿试合格即取得本科及第、出身或同出身。熙宁年间罢废诸科,命诸科举人改应进士科,原诸科举人最多的京东、陕西等五路举人在礼部试时予以适当照顾,另行安排考试,并增加录取名额。元祐年间复设诸科中部分科目如春秋科、通礼科等,以备不能应进士科者之应试;另立经明行修科。绍圣年间罢春秋科。南宋时诸科均废,科举常科仅存进士一科。参见“进士科”。

猜你喜欢

  • 典牡中士

    官名。西魏、北周夏官府驾部中大夫典牡上士佐官,员一人,正二命。

  • 大乐祭器库

    官库名。宋朝置,隶太常寺,掌收储大乐祭器,设专知官一人,库子二人。

  • 漕台

    清朝漕运总督俗称。官名。漕台是漕运总督的别称,掌管漕粮取齐、上缴和监押运输等。明朝初期设京畿都运司漕运使,后来又设漕运总兵;代宗景泰以后,定名为“总督漕运兼提督军务巡抚凤阳等处兼管河道”。清朝称漕运总

  • 币制局总裁

    官名。北洋政府置,为币制局的副长官。见“币制局”。

  • 郡尉

    官名。省称“尉”。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郡尉协助郡守典武职甲卒,为郡守主要佐官,秩比千石,有丞。汉因之,景帝中二年 (前148) 更名都尉。参见“都尉”。隋朝为诸郡属官,位

  • 县士曹

    县分职诸曹之一。隋代县有士曹,置士曹倥,至唐改称“司士佐”,参见该条。

  • 墩官

    官名统称。辽官排班,有高墩、矮墩、方墩之分,大丞相至阿扎割只为墩官。其礼仪、丧葬、政治地位及服饰,皆有区别。具体内容,史籍记载不详。

  • 邮置

    汉朝传递文书的驿站。《后汉书·郭太传》:“识张孝仲刍牧之中,知范特祖邮置之役。”邮置依一定距离设置。即传递文书的驿站。《后汉书·郭太传》:“又识张孝仲刍牧之中,知范特祖邮置之役。”

  • 治宜正

    见“治仪正”。

  • 贤良科

    贡举科目名。全称为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又称贤良方正科。西汉始设,由公卿大臣、诸侯王、郡守举荐,皇帝亲自策问,中选者授官。后世因之。唐朝为制举之一,试策一道以定中否,常取十数或二十余人。宋朝沿设,由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