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古代官职>

人死后,由朝廷依其生前行事给予相应称号,称为谥。其号称“谥号”。起于西周,历代因之。《礼记·檀弓上》: “死谥,周道也。”孔颖达疏: “殷以上有生号,仍为死后之称,更无别谥。尧、舜、禹、汤之例是也。周则死后别立谥,故总云周道也。秦统一六国一度废之,皇帝以二世、三世名之。汉朝以后复用。参见“谥法”。


赠与贵族与官员身后评价性的衔称。其制起源于先秦,《逸周书·谥法解》:“惟周公旦、太公望开嗣王业,建功于牧野,终将葬,乃制谥,遂叙谥法。谥者,行之迹;号者,功之表;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 名生于人。”西周、春秋时代, 王、公、卿、大夫有谥,秦汉帝王与列侯、大臣亦有谥。唐制,职事官三品以上,散官二品以上身亡者,均给谥。谥分美谥与恶谥两种,是对于被谥者品行和功业的一种论定。定谥的步骤,是依据官员的一生功业事迹由礼官提出,并由朝议的方式进行评定,有某种功业事迹即赐以某种相应的谥号,有多种功业事迹者,则加以复谥。唐以后历代均有给谥的制度。不过此种制度的实行须在政治清明时代方能名实相符,谥号得中;若在政治腐败的时代,往往虽有恶行,反加美谥,所谓谥法,反成为达官们饰非的工具。

猜你喜欢

  •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上行走

    官名。又名“总理衙门大臣上行走”。清末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之一种。同治四年(1865)始设。由内阁、各部院满汉堂官内特简,依原职品级入值办事。无定额。光绪二十七年(1901)省。

  • 督亢部

    官署名。北齐置。设丞。隶司农寺典农署。

  • 护军

    官名。① 军中监督官。秦朝已置。《史记·蒙恬列传》: “使者以蒙恬属吏,更置。胡亥以李斯舍人为护军。”陈胜起义后,以武臣为将军,邵骚为护军,张耳、陈馀为左右校尉,予卒三千人,北略赵地。刘邦曾以陈平为护

  • 鹘军详稳司

    官署名。辽朝北面官,统领大、小鹘军。设详稳等职。

  • 太史署

    官署名。北齐置。掌管天文,地震及云气的观测事务,推算律历以及卜筮等事务。属太常。以太史署令为长官。

  • 右西章帅

    宫官名。南朝宋太宗定后宫百官时置,无定员,五品。

  • 尚方丞

    官名。① 尚方令副贰。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皆置,或分置中,左、右。汉秩三百石,魏、晋、南朝宋九品。隋、唐改置中、左、右尚丞。金朝复置,从七品。参见“尚方”、“尚方令”。② “尚方监”佐贰官,即少

  • 皇太子惕隐司

    官署名。辽朝置。北面官。掌皇太子宫帐之事。

  • 走马

    官名。①即“趣马”。商、周朝皆置。商朝走马职掌不详。周朝走马掌养马。其长称师,地位较高,位近师氏。左走马、右走马次之。亦有地位很低下者,可与物品一起用于赏赐。② 《周礼》官名。《周礼·夏官 ·司马》有

  • 鲜卑都督

    官名。西晋置。《晋书·慕容廆载记》:“(慕容廆) 乃遣使来降,(晋武) 帝嘉之,拜为鲜卑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