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閤门司

閤门司

官署名。宋朝置,掌朝会、游幸、宴享司仪,文武官员自宰相、宗室亲王以下及外国使节与少数族首领朝见、谢辞,按品秩引导叙班,赞其拜舞并纠失仪之事。庆礼奉表由东上閤门掌之,慰礼进名由西上閤门掌之。北宋前期,閤门使、副使为武臣阶官,别置知閤门事为本司长官。神宗元丰五年 (1082) 始令閤门使、副使实领本职。其后,多以外戚勋贵充任,位同侍从官。徽宗政和二年(1112),改閤门使为左武、右武大夫,复置知閤门事为长官。南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令右武大夫以上称知閤门事典客省、四方馆事,官未至者称同知閤门事同兼客省、四方馆事。孝宗乾道六年(1170),置閤门舍人。淳熙(1174—1189)间,置看班祗候。辽朝置东上閤门司、西上閤门司,各设使、副使。西夏亦置。


官署名。唐制,正殿朝会,百官从东西上閤门进入殿廷,设閤门使以掌閤门出入事务,五代后梁沿唐制设东西上閤门使。至宋设閤门司,掌朝会宴幸供奉,赞相礼仪之事。文武官自宰臣、宗室至亲王,外国自契丹以下,朝见辞谢皆掌之,按其品秩以为引班、叙班的次第。凡庆礼奉表掌于东上閤门,慰礼进名则掌于西上閤门。设东西上閤门使各三人,副使各二人,为閤门司的正副长官,后来渐无职掌,为武臣迁转之阶,政和中改为左右武大夫。乃以知閤门事、同知閤门事为本司正副长官。属官有宣赞舍人及閤门祗候。南宋建炎初,客省、四方馆并入东上閤门。由知閤门事主管。辽南面官中有东上閤门司与西上閤门司,属门下省,以东西上閤门使与副使为正副长官。金于宣徽院亦设閤门司,置东西上閤门使各二人,副使各二人,签事各二人。

猜你喜欢

  • 左千牛府将军

    官名。唐高宗显庆五年(660) 改左府将军置,龙朔二年(662) 改左奉宸卫将军,后定名为“左千牛卫将军”。

  • 祗候小内品

    官名。宋朝入内内侍省宦官,位在贴祗候内品上、祗候内品下。宦官职名。宋入内内侍省置。

  • 海西辽东哈思罕等处鹰房诸色人匠怯怜口万户府

    官署名。元置,属中政院。秩正三品,掌哈思罕(今辽宁省旅大市北)等处、肇州(今黑龙江省肇州县东)、朵因温都儿(今内蒙古自治区札赉特旗雅克山一带)诸色人匠四千户,打捕造作。设达鲁花赤一人,万户一人,副万户

  • 宫门监

    官名。即太子宫门监。官名。隋置,见“宫门局”。

  • 设治局

    官署名。北洋政府时期于少数民族地区或边远地区尚未设县的,先成立设治局进行筹备,作为设县的过渡。设治局置设治委员一人,其职权与县知事略同。国民党政府沿置,依照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六月二日公布的《

  • 司库大夫

    官名。即库部郎中,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 复名库部郎中。官名。唐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改库部郎中为司库大夫,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复旧。

  • 农工商部左侍郎

    官名。清末农工商部副长官。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左、右各一人,正二品,特简。掌赞尚书整理部务,并监督本部厅司各官。尚书有事故时,代行其职权。宣统三年(1911)改为副大臣,右侍郎省。

  • 通掖郎

    内侍阶官名。金朝置。二十五阶之第十四阶,秩正七品上。官名。金代内侍官,正七品上,称通掖郎。见《金史·百官一》。

  • 交通部财务司

    官署名。国民党政府设置,属交通部,专管交通部经费。以司长为主官,下设科长、科员,分理司事。

  • 左右游击率倅长中士

    官名。见“左右游击率上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