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黄门令

黄门令

官名。西汉为少府属官,掌宫中乘舆狗马倡优鼓吹等事。职任亲近,由宦者充任。有技艺才能者常在其署待诏。东汉名义上隶少府,主宫中诸宦者,秩六百石。中叶以后多以中常侍兼任,或典禁军,或持节收捕大臣,权势尤盛。三国沿置,管理宦者、宫人。魏、晋改隶光禄勋,侍从皇帝左右,颇有权势,或非宦者。南朝宋、齐不详,梁、陈隶光禄卿,大长秋下亦有黄门署。北魏置,北齐、北周不置。辽朝为南面官,隶内侍省。


官名,汉置,宦者,俸六百石,掌省中诸宦者。有丞一人,从丞一人。从丞掌出入侍从,见《后汉书·百官志三·少府》。禁门曰黄闼,以中人主之,故曰黄门令。东汉中叶以后,多由中常侍兼任,或领禁军。三国沿置,掌管宦者、宫人。魏晋改属光禄勋,掌侍从。南朝梁、陈改属光禄卿,北魏置。辽置,为南面官,属内侍省。见《辽史·百官志三》。

猜你喜欢

  • 别里哥

    蒙古语,意为“符验”、“证件”,元朝泛指各种文符证件。

  • 掌科

    官名。明指六科掌印者。洪武六年(1373)铸六科给事中印,推各种给事中年长者掌之。二十四年定各科都给事中一人,掌本科印。故名。

  • 明府

    郡守尊称,即 “明府君”汉朝三国皆然。《后汉书·张湛传》:“明府位尊德重,不宜自轻。” 李贤注:“郡守所居日府,府者尊高之称。”上下,朋友之间均可用。至唐朝,为县令俗称,明清为知县别称。1、汉朝对郡太

  • 左右校尉

    指左校尉和右校尉,皆武官名,属将军,掌领屯卫兵。《后汉书·耿弇列传》:“(国)又上言宜置度辽将军、左右校尉,屯五原以防逃亡。永平元年卒官。显宗追思国言,后遂置度辽将军,左右校尉,如其议焉。”《汉书·张

  • 阿克苏办事大臣

    官名。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置、掌阿克苏回城事务。属官有章京、笔帖式等。

  • 承务郎

    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置,代原尚书省二十四司员外郎以掌籍账。唐朝改置为八品下文散官。北宋前期沿置。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用为新寄禄官,改从九品,取代旧寄禄官秘书省校书郎、正字、将

  • 临时执政府

    北洋政府时期由段祺瑞充任临时执政所组成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统称。其内部机构有军务厅、秘书厅、武官厅、收支处、指挥处、庶务处、翊卫处、礼官处、医务处,职官编制不详。参见“临时执政”。

  • 史学祭酒

    官名。十六国后赵石勒赵王元年(319)置。《晋书·石勒载记下》“任播、崔濬为史学祭酒。”

  • 左都威卫

    即“隆福宫左都威卫使司”。

  • 掌医监

    官署名。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由掌医署改立,秩正五品,隶徽政院。置领监官、达鲁花赤各一员,卿四员,太卿、太监各五员,少监六员,丞二员。至治三年(1323),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