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
国名。在今河南濮阳县西南。《逸周书·作雒篇》:武王克殷,“建菅叔于东”,又“周公立,相天子,三叔及殷东徐奄及熊盈以略”。春秋战国时为濮阳。
国名。在今河南濮阳县西南。《逸周书·作雒篇》:武王克殷,“建菅叔于东”,又“周公立,相天子,三叔及殷东徐奄及熊盈以略”。春秋战国时为濮阳。
辽官署名。属北面御帐官系。北护卫府掌北院护卫,皇太后宫有左、右护卫。设官有北护卫太师、北护卫太保、北护卫司徒。所属总领左、右护卫司有总领左、右护卫。左护卫司有左护卫太保、左护卫,右护卫司有右护卫太保、
?—1362元末泗州虹县(今安徽泗县)人,字通甫。至正十四年(1354)投朱元璋军,充前锋。善用兵,以不妄杀人,不掠妇女,不焚毁庐舍约治军伍。官至佥枢密院事。久征战浙江,议罢寨粮法。进江南行省参知政事
清代踹坊包头之总头目。于众包头中,选择“老诚练达者”一人充任。由官府颁给团牌,负责管辖各甲各坊,督察甲长所填“循环簿”,登记踹匠籍贯、保引、进坊、出坊事项,每逢朔望,使之具结倒换,互相稽查。
汉初同姓诸侯王国。汉高帝六年(前201),废楚王韩信为淮阴侯,分其地为荆、楚两国。立刘贾为荆王,王淮东东阳、鄣郡、会稽三郡五十三县,都广陵(今江苏扬州西北)。辖境相当今江苏淮河以南地区及安徽皖南地区和
即“校考使”。
又名昆山腔、昆腔。戏曲声腔、剧种之一。元末明初昆山人顾坚始创,经嘉靖时流寓于太仓的魏良辅等改革。融合弋阳、海盐诸腔和当地民间曲调,配以笛、管、笙、琵琶以及鼓、板、锣等,声调清柔婉折。此后昆山人梁辰鱼等
官名。元代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置长官司,亦称蛮夷长官司,并以土人为长官。明沿元制,始作为土官名号之一。武职。云南、贵州等省设有。正六品,管所辖长官司之政,受地方武官都指挥使约束。世袭,其承袭事初隶吏部,
官名。金元皆置,县衙和录事司各设一员,为首领官。掌衙门文书事务和管辖吏员。由路府州县司吏考满充任,一般可升为吏目。明沿置,为各县首领官,未入流。掌出纳文移。凡县不设县丞或主簿,则领丞、簿职,掌粮马、捕
北宋开宝五年(972)置。治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北。熙宁七年(1074)并入融水县。明洪武二年(1369)复置,三年移治今县(东门)。历属融州、柳州府。
西汉置。因处浈水之阳得名。治今广东英德市东大站。历属桂阳郡、始兴郡。南朝宋泰始三年(467)改作贞阳县。隋开皇十六年(596)省入曲江县。唐复置为浈阳县,并移治今英德市。五代南汉于县置英州。宋作真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