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燕郡
东晋分濮阳国置。治东燕县(今延津县东北)。辖境约当今河南延津、滑县等县地。《资治通鉴》:东晋太和四年(369),桓温“以毛虎生督东燕等四郡诸军事,领东燕太守”,即此。北魏废。
东晋分濮阳国置。治东燕县(今延津县东北)。辖境约当今河南延津、滑县等县地。《资治通鉴》:东晋太和四年(369),桓温“以毛虎生督东燕等四郡诸军事,领东燕太守”,即此。北魏废。
一称四羊方尊。商代青铜礼器。据传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月山铺。体作方形,肩之四角饰以羊首,羊角卷曲;整体以云雷纹为地,遍布蕉叶、饕餮、鳞、夔、鸟等多种纹饰,造型匀称而独特,纹饰华美,堪为商代青铜器的
地名。在今河南新安县西《水经·谷水注》:谷水“又东径缺门山,山阜不接者里余,故得是名”。《资治通鉴》:唐乾元二年(759),郭子仪与史思明战,自相州溃还至河阳,“将谋城守,师人相惊,又奔缺门”,即此。
十六国时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人。鲜卑族。南燕慕容德元年(398),拜中军将军,封为南海王。次年,任兖州刺史。结怨于德侄超,及超即位,为征南将军、都督徐兖扬南兖四州诸军事。然不敢赴奔德丧,常慎祸至,
即“狼汤渠”。
1882—1925美国人。大学教授。清光绪三十三年(1906)开始研究中国印刷史,曾两次来华搜集资料。第二次来华在安徽宿州北长老会工作十二年(1911—1923)。1923年返美,任哥伦比亚大学副教授
即“吴历”。
书名。通称《日华子本草》,简称《日华子》,又称《大明本草》。五代时日华子撰。二十卷。成于五代吴越天宝元年(908)至同光元年(923)。原文已佚,内容散见《嘉祐补注神农本草》、《证类本草》。此书以药之
①即三门仓。《资治通鉴》:唐开元二十二年(734),裴耀卿为江淮、河南转运使,于三门“西置盐仓,凿漕渠十八里以避三门之险”。②在今甘肃泾川县西。唐大历八年(773),吐蕃十万众寇泾、邠二州,泾原节度使
藏传佛教教派之一。俗称花教。北宋熙宁六年(1073),后藏萨迦地方(今西藏萨迦)封建领主昆氏(《元史》作“款氏”)家族贡却杰布(1034—1102),在当地建萨迦寺,创立此派。寺主由昆氏家族成员世代继
学校名。辽代官立学校,掌教授黄龙府(治今吉林农安)附近之生员。始置于道宗清宁元年(1055),设博士、助教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