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晋关
战国魏置。在今陕西大荔县东朝邑镇东北黄河西岸。因地近临晋(今朝邑镇西南)得名。又名蒲坂关,简称蒲关。扼蒲津渡口,历代倚为秦、晋间重险。汉王二年(前205)刘邦既定关中,由此渡河,降魏王豹,下河内。汉武帝元封六年(前105)改称蒲津关。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又改为大庆关。
战国魏置。在今陕西大荔县东朝邑镇东北黄河西岸。因地近临晋(今朝邑镇西南)得名。又名蒲坂关,简称蒲关。扼蒲津渡口,历代倚为秦、晋间重险。汉王二年(前205)刘邦既定关中,由此渡河,降魏王豹,下河内。汉武帝元封六年(前105)改称蒲津关。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又改为大庆关。
明天启、崇祯间私铸铜钱之一种,质地滥恶。
即“僚市”。
?—约869唐亳州谯县(今安徽毫州)人,字好学。宝历进士。大中时,累迁婺、绛二州刺史。入为谏议大夫,转给事中。大中十一年(857),迁户部侍郎,判户部事。次年,以兵部侍郎充诸道盐铁转运使,同平章事。咸
唐“永贞革新”的主要人物。二王指王叔文、王伾。八司马指革新失败后被贬去边地的虔州司马韩泰、饶州司马韩晔、永州司马柳宗元、朗州司马刘禹锡、台州司马陈谏、连州司马凌准、郴州司马程异、崖州司马韦执谊。
赵简子所筑宫。一名大明宫,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大明城。赵简子先后使董安于、尹铎治晋阳,董筑晋阳宫,以荻蒿苫楚为墙,铜为柱础。荻蒿苫楚可以为矢,铜可为兵,因谓为兵宫矢垣。赵襄子二十二年(前454),据
书名。又名《平粤纪闻》。三卷。辑录清咸丰三年(1853)三月至四年正月有关镇压太平天国和上海小刀会起义的谕旨、奏稿、书信以及江南各府州县紧急情报等。一卷为《粤匪纪事诗》,署名海虞学钓翁著,另有粤西告示
官署名。清代理藩院所属办事机构之一。掌理外札萨克年班来京人员所居馆舍之事。设监督一人为主官,由都察院保送科道官充任,每年一更代。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隶理藩部。
书信名。又名《答南北美洲诸华商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书》。近人康有为著。写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信中谓今日中国民智未开,“公理未明,旧俗俱在”,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行革命必生“
1859—?清末满洲正白旗人,他塔拉氏,字安甫。光绪进士。初任国子监祭酒、詹事府詹事,受翁同龢赏识。光绪二十二年(1896)擢内阁学士。二十四年百日维新期间受康有为等维新派影响,主张变法自强,建议仿照
书名。清末金钟麟编。四卷。成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述东北、内外蒙古、新疆、西藏历代建置沿革、自然地理、物产矿藏,及清代设官治理、行政辖区和中外界务交涉等情况,附有四地全图。尤注重中俄、中英立约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