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虚
中医虚症的五种死候。精气夺为虚,一虚见则病,五虚见必死。《素问·玉机真藏论》:“脉细、皮寒、气少、泄利(同痢)前后、饮食不入,此谓五虚”,“五虚死”。
中医虚症的五种死候。精气夺为虚,一虚见则病,五虚见必死。《素问·玉机真藏论》:“脉细、皮寒、气少、泄利(同痢)前后、饮食不入,此谓五虚”,“五虚死”。
清末留日回族学生创办的刊物。光绪三十三年(1907),各省回族留日学生保廷梁、刘庆恩等在日本成立留东清真教育会。次年创办会刊《醒回篇》,提倡普及教育,改良宗教。是回族自己创办的最早刊物。
唐文宗年号(836—840)。凡五年。
官名。清代前锋营职官。顺治元年(1644)定前锋营编制时称“噶布什贤侍卫”,十七年,定汉名为前锋侍卫。位于前锋参领之下。共八人,左、右翼各四人。初制正五品,乾隆元年(1736)升正四品。掌分辖营众,以
见“大盂鼎”。
又称伙收分解法。明代役银征收和解运方式的改革措施。隆庆初创行于北直隶和山东等处。在实行一条鞭的基础上,改进收解办法。主要内容是“伙收分解”,役银一条征收,然后按原有各项名目,分别存留和解运。万历四年(
后(後)即“石虎”。
清代吏部之铨选制度。凡实缺官员,有过错而罪不至降级革职者,即下令开去本职,待另选他人充补者,称开缺。官位低者另候补委,高者另候简用。
书名。三户遗民撰。该书据辛亥革命爆发期间各地革命党人函告和口述等,逐日记叙宣统三年(1911)八月十九日至九月十五日间湖北、湖南、江西、陕西、山西、上海、江苏、浙江等地革命军与清军作战情况。并录有各地
1111—1183宋洺州永年(今属河北)人,字寿翁。因父殉靖康之难,以遗泽补迪功郎、潭州衡山县尉。迁宁国军节度推官,吏才精强,为人所称。张浚辟为制司准备差遣,曾奔走于淮甸,安集流亡,布置屯戍,筹划周密
书名。元王喜撰。一卷。至正四年(1344),黄河决堤,元廷访求治河方略,本书可能作于此时。书中首列禹、汉、宋、元时代的黄河图和治河、河源之图,每幅河图之下附以说明;前有作者自序,末附《治河方略》和《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