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若
全称阿兰若、阿兰若迦。梵文音译之略称,意为寂静处、空闲处、空家。原为僧尼习静修行之所,后泛指佛寺。
全称阿兰若、阿兰若迦。梵文音译之略称,意为寂静处、空闲处、空家。原为僧尼习静修行之所,后泛指佛寺。
略,境界。虢略,指虢国的境界。在今河南嵩县西北。《左传》僖公十五年(前645):晋侯“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东尽虢略。”杜注:“东尽虢略,从河南而东尽虢界也。”孔疏:“虢略,虢之境界也。”
803—?唐河南河阳(今孟州东南)人,一说怀州修武(今属河南)东北南阳人,字清夫,一说字北渚、爽。韩愈侄孙。元和十四年(819),韩愈因谏佛骨事贬潮州,至蓝关,他往见,愈作《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长
又作冥海。神话传说中的海。李善注引东方朔《十洲纪》:“东王所居处山外有员海,海水色正黑,谓之溟海。”
官名。南朝梁置。天监七年(508)定为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七班,普通六年(525)刊正将军名号后罢。
?—219东汉末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字叔朗。孙坚季弟静之子。始拜吴护军校尉,领众二千人,迁都护征虏将军,代程普督夏口。黄盖及兄瑜卒,又并其军。建安二十年(215),孙权遣吕蒙督兵取荆州三郡,事成
土司名。明洪武七年(1374)置。长官田姓。元时,其先祖从征苗族有功,授大万山长官司长官。洪武五年(1372),从征治古、答意二长官司地(今贵州松桃县境),以功改授朗溪蛮夷长官司长官。嘉靖二年(152
?—1110北宋郑州管城(今河南郑州)人,字明仲。久官将作监,自元祐七年(1092)任主簿,历丞、少监至监。当时朝廷的大建造,如兴建尚书省和开封府廨等,皆出其手。绍圣四年(1097),奉敕重修《营造法
481—539南朝梁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小字阿士,本名冉。幼聪敏,号神童。天监初,起家著作佐郎。迁太子舍人,转尚书水部郎。为昭明太子萧统所重,曾为统集文并作序。迁员外散骑常侍,兼廷尉卿。仗气负才,多
书名。元陈椿撰。一卷。陈椿,天台(今属浙江)人,生平未详。此书是元统中作者任下砂场盐司时,据旧图补成。自“各团灶座”至“起运散盐”,共四十七图,每图皆增加说明,并附以诗。诸图绘画颇工。原书已佚,《四库
北宋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字希白。钱惟演从弟。年十七举进士,虽以少年轻俊,殿试被黜,然以此知名。咸平二年(999),登进士第,为蕲州通判,请废肉刑,为真宗采纳。景德间,举贤良方正科,策入等,通判信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