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劝都尉
官名。十六国时后赵有典劝都尉、劝课大夫、典农使者等官,掌循行州郡,核定户籍,劝课农桑。
官名。十六国时后赵有典劝都尉、劝课大夫、典农使者等官,掌循行州郡,核定户籍,劝课农桑。
唐人。善针术,名传于时。高宗时,为侍医。高宗苦风眩,他刺百会及脑户出血,获良效。
明清考核官吏制度。与考察相辅而行。凡内外现职官满三年称初考,六年称再考,九年称通考,不拘三、六、九年为杂考。分称职、平常、不称职三等,以定调除、黜陟。明初定制,京官五品以下由本衙门正官开写考语,送都察
元代诸王封号,授驼纽金印。中统二年(1261),拖雷庶子末哥之子昌童受封。伯帖木儿、卜颜帖木儿等袭封。
官名。《周礼》春官之属。掌理巫筮,为众巫官之长。
用沸水煮茧缫丝。西汉《春秋繁露·实性》:“茧待缫以涫汤而后成丝。”《说文》解“涫”为“也”,即“沸”字。《淮南子·泰族训》:“茧之性为丝,然非得女工煮以热汤而抽其统纪,
民间道教团体。六朝时创立,盛行当时。三国蜀有李阿自称八百岁公,其后吴地有李宽、东晋有李脱等亦如是称。该道主张不杀生食肉,以各类法术为人治病。以李氏为老子化身而广招信徒,传布法术。
唐杜佑著《通典》、南宋郑樵著《通志》、元马端临著《文献通考》,合称三通。
法令。《史记·屈原列传》:“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管子·权修》:“申之以宪令,劝之以庆赏,振之以刑罚。”
官署名。元至治三年(1323)置,掌英宗皇后速哥八剌位下钱粮营缮等事务。秩正三品,置卿六员,少卿、寺丞各二员。
契丹部落名。大贺氏八部之一,唐设为日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