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副贰

副贰

泛指长官副手或佐吏。《后汉书·景丹传》:“丹以言语为固德侯相,有干事称,迁朔调连率副贰。”李贤注:“副贰,属令也。”

猜你喜欢

  • 弘文院

    官署名。金代置,掌校订翻译经史等事。长官为知院,从五品。下设同知院事、校理等官员。元至元四年(1263),改经籍所为弘文院。后罢。明末李自成农民军政府置。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入北京,改原翰林院

  • 上村岭虢国墓地

    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虢国贵族墓地。位于河南三门峡上村岭。1956—1957年发掘。发现墓葬二百三十四座、车马坑三座、马坑一座。墓均作长方形土坑,少数墓有腰坑或壁龛。葬具约半数为一椁一棺。葬式多为仰身直肢

  • 舍利

    梵文Sarira的音译。①佛教人名。即舍利弗比丘之母。②佛教术语。指尸骨或经卷。相传释迦牟尼火化后结成的珠状物,为八国国王所分取,建塔供奉,称“舍利塔”。后世建塔供奉高僧火化后的骨灰或存放佛教经卷,前

  • 民政部丞

    官名。清末民政部职官。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巡警部丞设。位侍郎下,正三品,左、右各一人。掌承政厅,任一部总汇之事。

  • 广润陂

    水陂名。在唐河北道赵州平棘(今河北赵县)东二里。永徽五年(654)县令弓志元开隋故渠,引太白渠水注入,以蓄泄水利。

  • 都水使者

    官名。西汉于太常、少府、大司农、三辅等处均设都水官,管理河渠陂池灌溉,武帝时都水官多,置左、右都水使者总领三辅都水官,或称领护三辅都水,不常置。东汉省。三国魏置水衡都尉管理全国河渠灌溉水运事务,或说亦

  • 六大回城

    即“六城”。

  • 主巴噶举

    藏传佛教噶举派塔布噶举系帕竹支系下八小分支之一。由帕木竹巴弟子林热·白马多吉开创,成于藏巴嘉热·意希多吉(1161—1211),称中主巴。其后,藏巴嘉热弟子洛热巴·旺秋尊追(1187—1250)建下主

  • 索扇

    唐开元时定制,每月朔望,皇帝受朝贺于宣政殿,仗卫队及文武百官先列队于殿庭,皇帝将从西序门(殿庭西厢房之门)出,侍从人员于殿西厢取羽扇遮合,使殿下群臣无从窥视皇帝起坐俯仰,待皇帝坐定撤扇。朝会毕,又取扇

  • 部郡国从事

    官名。东汉司隶校尉及州部属吏。《后汉书·百官志》司隶校尉所属有从事史十二人。本注曰:“其余部郡国从事,每郡国各一人,主督促文书,察举非法。”如收系郡国属吏,以至奏免守相,按杀令长。秩百石。州刺史(州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