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面朝官
辽北面官类名。为辽北面中央政府机构中官员之总称。其官衙主要有契丹枢密院,北、南宰相府,北、南大王院,宣徽北、南院,大于越府,大惕隐司,夷离毕院,大林牙院,敌烈麻都司,文班司,阿札割只。辽重北轻南,故北面朝官诸衙实为总领全国政务的中枢机构。
辽北面官类名。为辽北面中央政府机构中官员之总称。其官衙主要有契丹枢密院,北、南宰相府,北、南大王院,宣徽北、南院,大于越府,大惕隐司,夷离毕院,大林牙院,敌烈麻都司,文班司,阿札割只。辽重北轻南,故北面朝官诸衙实为总领全国政务的中枢机构。
289—340晋颍川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人,字元规。明穆皇后兄。善谈论,好庄老。为镇东将军司马睿西曹掾,转丞相参军。以讨华轶功,封都亭侯。元帝即位,拜中书郎,累迁中领军。明帝时为中书监。王敦反叛,时
金契丹人。徙居霸州(今属河北),为霸州平曲水寨管民官。蒙古木华黎攻金,归降。任千户、汉军都统、左监军,与吾也儿分领锦州红罗山、北京东路汉军二万。后从征山东、山西。元太祖十六年(1221),任霸州等路元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仿《周礼》小祝置,北周沿置。春官府太祝司次官,佐太祝下大夫掌六祝之辞,事鬼神以祈求福祥。正三命。隋开皇元年(581)罢。
古邑名。战国楚地。在今湖北宜昌市东南。《战国策·秦策四》: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白起“拔(楚)鄢、郢、夷陵”,即此。秦置夷陵县。
书名。南宋李焘撰。二十卷。淳熙三年(1176)成书。记女真、契丹事,自绍圣元年(1094)至靖康元年(1126)。
北魏齐郡益都(今山东寿光南)人。曾任高阳(治今山东淄博东北)太守。专心农事,广采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著成《齐民要术》一书。
古攻城器械。(1)即钩绳。一名飞钩。《六韬·虎韬·军用》:“飞钩,长八寸,钩芒长四寸,柄长六尺以上。”(2)木梯一端有钩者。《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赵主父令工施钩梯而缘番吾。”陈奇猷集释:“钩梯,谓
清广东人。早年加入天地会。咸丰四年(1854)与其兄谭星等在广东发动反清起义。五年由粤经湘入赣。六年加入太平军,隶石达开部。七年随石出走。十年脱离石达开,隶李世贤部,守浙江严州。同治元年(1862)封
738—805唐郑州荥泽(今河南郑州西北)人,字元伯。少孤贫,耕作养母。大历时,以讽谏主文科高第,授大理评事,累迁侍御史、刑部员外郎。贞元时,官吏部侍郎。改河南尹,清静惠下,不尚刻剥,军需非诏取者,不
即“安世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