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庄帝
即元子攸。北魏皇帝。公元528—530年在位。鲜卑族。彭城王勰第三子。幼侍孝明帝。孝昌二年(526),封长乐王,位侍中、中军将军。武泰元年(528),以胡太后毒杀孝明帝,被尔朱荣立为帝。因荣遥制朝政,树置亲党,乃于永安三年(530)趁荣入谒时杀之。十二月,荣从子尔朱兆起兵复仇,将他迁至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旋被缢杀于三级佛寺。谥孝庄帝。庙号敬宗。
即元子攸。北魏皇帝。公元528—530年在位。鲜卑族。彭城王勰第三子。幼侍孝明帝。孝昌二年(526),封长乐王,位侍中、中军将军。武泰元年(528),以胡太后毒杀孝明帝,被尔朱荣立为帝。因荣遥制朝政,树置亲党,乃于永安三年(530)趁荣入谒时杀之。十二月,荣从子尔朱兆起兵复仇,将他迁至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旋被缢杀于三级佛寺。谥孝庄帝。庙号敬宗。
?—前362战国时秦国国君。公元前384—前362年在位。名连,一名师隰。秦灵公之子,又称公子连。初出奔于魏。秦惠公死,子出子即位。秦出子二年(前385),因国君年幼,由其母与宦官掌权,引起国人不满,
官名。十六国姚襄将其随军营户分为前、后、左、右四部,以略阳王黑为前部帅,统率前部。
刑法名目。指故意致人伤残。《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引梃贼伤人。”《晋书·刑法志》引张裴曰:“无变斩击谓之贼。”
官府文书名。宋代尚书省处置公事,长官签押后,发付诸司、诸路监司、州军执行,称“省札”。常用由拳山(今浙江富阳西北)纸印制。
东汉广汉雒(今四川广汉北)人,字通直。当世名医。少从程高学医术。和帝时为太医丞,医道高明,兼重医德。病者虽贫贱,亦必尽其心力诊治。卒于官。
官署名。西夏始设,掌管佛教事务。有僧众功德司、护法功德司、出家功德司,设正使、副使为正副长官。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置,又称功德使司、都功德使司。秩从二品,掌奏帝师所统僧人及吐蕃军民等事,并经管
1032—1078北宋筠州高安(今属江西)人,字道原(一作道源)。举进士。博极群书,尤擅史学。司马光编《资治通鉴》时,召为局僚,遇史事纷错难治者,悉诿其考证,尤以魏晋史事最为精熟。王安石与之有旧,欲引
明永乐二年(1404)筑城置戍,三年置天津卫及天津左卫,四年置天津右卫,皆治今天津市区西马路之东。迁都北京后,为京师东南转漕戍守重地。清顺治九年(1652)裁天津左卫、右卫并天津卫。雍正三年(1725
郡国名。一作甾川国。西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分临淄郡东部置,封齐悼王子贤为菑川王,都剧县(今山东寿光市南)。景帝三年(前154),因参与吴、楚七国之乱,贤被诛,徙济北王志为菑川王。初时封域较大:北濒
即“都蓝可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