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第
科举考试用语。隋唐时,科举考试及格被录取者称及第,因列榜有等第,故名。人称登第或擢第。宋代殿试分甲取人,文科一、二甲赐本科及第,武科状元赐武举及第。太学上舍生分数最高者,赐上舍及第。此外,礼部试和殿试合格者,通称“及第举人”或“及第人”。明清殿试一甲赐进士及第。
科举考试用语。隋唐时,科举考试及格被录取者称及第,因列榜有等第,故名。人称登第或擢第。宋代殿试分甲取人,文科一、二甲赐本科及第,武科状元赐武举及第。太学上舍生分数最高者,赐上舍及第。此外,礼部试和殿试合格者,通称“及第举人”或“及第人”。明清殿试一甲赐进士及第。
官制用语。即官吏的任职资历。唐制,文武职事官、文武散官、卫官、勋官皆视为官资。如见任职事官、前资官、常选官属上资,文武散官、卫官、勋官五品以上属次资,五品以上子孙,上柱国、柱国子及六品以下勋官属下资,
①(1470—1542)明苏州吴江(今属江苏)人,字静之,号訒庵。 正德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四川巡抚等。嘉靖二十年(1541)官至刑部尚书。次年因办武定侯郭勋案,忤帝意革职归,病死于途。著有《治河通考
①对宰相、三公、执政等辅政大臣的泛称。《后汉书·李固传》:“时太后比遭不造,委任宰辅,固所匡正,每辄从用。”《魏书·王肃传》:“高祖崩,遗诏以肃为尚书令,与咸阳王禧等同为宰辅。”明清亦作为对大学士的尊
①又名滍水。即今沙河,源出河南鲁山县西尧山(东大尖),东流经县南,又东经平顶山市南、叶县北,又东入汝水。《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前627):“晋阳处父侵蔡,楚子上救之,与晋师夹泜而军”,即此。②上游即今
明代军籍册。户口册,即军士原籍郡县所编造之军士家属户口册,又称军黄总册、军贯册、军户文册。收军册,记载卫所编制及军士数额。清勾册,记载军士逃亡死故情况。遇军士缺伍,按册勾丁补伍。
在今四川新都县南、三河场毗河上。唐咸通十一年(870),南诏兵攻成都,王昼以兴元、资、简兵军于此,遇南诏前锋,与战不利,退保汉州。
皇帝仪仗中的彩旗。《汉书·贾捐之传》:“鸾旗在前,属车在后。”颜师古注:“鸾旗,编以羽毛,列系橦旁,载于车上。大驾出,则陈于道而先行。”旗色为赤,绣以鸾凤。唐代仪卫之制,大朝会、宴见蕃国王,在左右武卫
五代南汉高祖刘䶮所铸钱。凡铜、铅二种。铜钱行于乾亨元年(917),径七分,重六铢。一云重三铢六絫。铅钱行于乾亨二年,凡二品:大者径寸,重三铢九絫,反书;小者径九分,重三铢六絫。轮廓锲薄。
?—1307元回回人。赛典赤赡思丁孙。本名阿不别克儿,世祖赐名伯颜,复以其祖之号“赛典赤”称之。至元二十年(1283),任江淮行省参知政事,统兵镇压黄华起义。迁江西行省左丞,专领课税事。后升河南江北行
书名。清末姚锡光辑。一册。是书辑录清末规划川藏说帖、练兵处条议及赵尔丰、联豫奏疏等而成,起光绪三十二年(1906)春,迄三十三年夏,凡说帖、奏折七件,川滇青藏里距高度表四,青藏山口表三,末附《后藏札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