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封员外郎
官名。隋文帝始置主爵员外郎,炀帝改为主爵承务郎。唐武德三年(620)复旧,龙朔二年(662)改司封员外郎。置一员,从六品上。为尚书省吏部司封司次官。掌同本司郎中。咸亨元年(670)及神龙元年(705)曾复改主爵员外郎,后皆复旧。五代因之。北宋前期不领司封事,用为六品寄禄官。元丰改制,复置为职事官,始实领司封之事,正七品。明初亦置,从五品,洪武二十九年(1396)改为验封清吏司员外郎。
官名。隋文帝始置主爵员外郎,炀帝改为主爵承务郎。唐武德三年(620)复旧,龙朔二年(662)改司封员外郎。置一员,从六品上。为尚书省吏部司封司次官。掌同本司郎中。咸亨元年(670)及神龙元年(705)曾复改主爵员外郎,后皆复旧。五代因之。北宋前期不领司封事,用为六品寄禄官。元丰改制,复置为职事官,始实领司封之事,正七品。明初亦置,从五品,洪武二十九年(1396)改为验封清吏司员外郎。
官名。隋大业三年(607)太仆寺典厩署始置。唐代沿置,六员,正九品下。
官名。清代内务府所属圆明园主管官。掌圆明园岁修工程、陈设器皿及属官迁除奖罚诸事。雍正元年(1723)设,无定员,由皇帝特简。
官名。隋代右领左右府长官。置一员,正三品,掌领千牛备身、备身左右等侍卫皇帝左右,供御兵仗。大业三年(607)罢。
①官名。周代置。掌国家财政计划之长官。《礼记·王制》:“司会以岁之成,质于天子。”郑玄注:“司会,冢宰之属,掌计要者。成,计要也。质,平也,平其计要。”《周礼·天官》有司会,为冢宰属官。②官署名。西魏
中医名词。中药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前必要的加工过程,包括对原药材进行一般整理和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如进行火制、水制或水、火共制等。前者一般也称“修治”,后者称“炮炙”。由于中药材大都是生药,其中不少
官名。东汉献帝初平年间置。三国魏时,与镇东、镇西、镇北将军合称四镇将军,多为出镇方面的持节都督。魏、晋及南北朝前期权势颇重,后渐轻。三国魏定为二品;晋、南朝宋改为三品,如为持节都督则进为二品。梁、陈时
274—326晋汝南南顿(今河南项城西)人,字思远。魏侍中应璩之孙。以学艺文章称。镇南大将军刘弘引为长史,委以军政。迁南平太守,假督南平等三郡军事。永嘉五年(311),洛阳为刘曜所破,怀帝被虏,为荆州
即“黄帝”。
①(?—1208)又译脱黑脱阿。兀都夷蔑里乞部首领。氏族长老,善巫术,称“别乞”。与铁木真家族为世仇,曾率领三姓蔑里乞人掳获铁木真庶母和妻子。为铁木真、汪罕、札木合联军击败,逃往巴儿忽真隘(今贝加尔湖
清光绪三十年(1904)制订。共计二十条。章程规定,按照中小学课程门目分类编纂课本,即经学、史学、地理、修身伦理、诸子、文章、诗学等课本,共计七门。对每门课本的主要内容、编纂宗旨原则、方法步骤均有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