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吏部司

吏部司

官署名。隋始置,为尚书省吏部头司。唐沿置,长官有吏部郎中二人,吏部员外郎二人,另有主事等。掌文官阶品、朝集、禄赐及选补流外官等。宋初吏部司郎中、员外郎无职事。金元不设吏部司。

猜你喜欢

  • 通籍

    记名于宫内门籍。汉制,凡特许出入宫门者,应将记有姓名、年龄、身份的竹牒悬挂宫门,经核对无误,始得进入。《汉书·魏相传》:“(霍)光夫人显及诸女皆通籍长信宫。”颜师古注:“通籍谓禁门之中皆有名籍,恣出入

  • 终养

    官员因父母、祖父母年老,无人侍养,呈请离职居家奉养,称终养。清制,旗员祖父母、父母年七十五以上,汉员祖父母、父母年八十以上,或七十以上而属独子者,皆为合例。

  • 叶子

    见“旋风装”。

  • 典灯

    女官名。隋炀帝始置,佐司灯掌内宫灯烛,昼漏尽一刻,与掌灯分察。参见“二十四典”。

  • 朝议大夫

    官名。隋文帝始置,为从三品文散官。大业三年(607)罢。唐复置,为文散官正五品下。宋初沿唐制。太平兴国元年(976)改为朝奉大夫。元丰三年(1080)后再置为新寄禄官,正六品,取代旧寄禄官九寺少卿及左

  • 白孔六帖

    类书名。亦称《唐宋白孔六帖》。唐白居易辑,宋孔传续辑。原书三十卷,名《白氏六帖》,又名《白氏经史事类》,白居易撰。宋孔传续撰三十卷,名《后六帖》。南宋末,两书合为一编,一百卷。采择各书中成语、典故,供

  • 万金渠

    在今河北临漳县南境。本东魏天平渠。咸亨三年(672)复开。《新唐书·地理志》相州尧城县(今河南安阳市东):北四十五里有万金渠,引漳水入故齐都领渠以溉田。

  • 王梵志

    约590—660唐卫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人,原名梵天。诗僧。其诗多用俚言俗语,素朴质直,广泛流行于西北边陲,反映唐初社会赋役繁重,贫富悬殊的现实。另有类似佛家偈语、家训格言式诗,蕴含哲理,宣传佛教

  • 伊稚斜单于

    ?—前114西汉时匈奴单于。军臣单于之弟,原为匈奴左谷蠡王。汉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军臣死后,攻败太子于单,自立为单于。在位十三年,因屡败于汉将卫青、霍去病,遂退居漠北。

  • 议章

    唐律规定,*八议中人物犯死罪的审议制度:先将其所犯罪行及其应议之状(属八议中某一条),上奏都堂(尚书省办公处)会议,决定如何处理后,再上奏皇帝,最后裁决。犯流罪以下可减一等。但犯*十恶者不得援用此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