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国信所

国信所

官署名。北宋景德四年(1007)置,全称为管勾往来国信所。掌接待契丹使臣及遣使契丹之事。设管勾官二人,以内侍都知押班充任。南宋避高宗赵构名讳,改称主管往来国信所,以内侍都知押班为主管官。掌接待金国使臣及遣使金国之事。

猜你喜欢

  • 哈喇汗朝

    亦称黑汗王朝、喀喇汗朝、葱岭西回鹘或伊里汗国。十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中国西北操突厥语民族建立的政权。居民主要为葛逻禄、回鹘、处月、咽面等异姓突厥部落。地据葱岭以西,迄于河中,即唐濛池都护府故疆。其汗号多

  • 天财库

    即“司钥库”。

  • 高密国

    西汉本始元年(前73)改胶西郡置,治高密县(今市西南),元帝以后辖境相当今山东高密市一带。东汉建武十三年(37)并入北海国。西晋元康时又分城阳、东莞二郡复置,属青州。南朝宋孝武帝时又并入北海国,后复置

  • 检察斛面官

    官名。南宋置,属司农寺。监督本寺各仓场出纳粮食时斗斛盘量。

  • 彭婆

    即今河南伊川县东北彭婆。《资治通鉴》:唐建中四年(783),李希烈叛,围郑州,“逻骑西至彭婆,东都士民震骇,窜匿山谷”。胡三省注:“金人《疆域图》,洛阳县有彭婆镇。”

  • 圃囿署

    官署名。东汉光和五年(182)始置,以宦者主之,掌圃囿的种植及管理事务。

  • 督捕左理事官

    官名。清初督捕衙门职官。顺治十一年(1654)设,满洲、汉军各一人,后改满、汉各一人。掌督捕逃人事。康熙二年(1663)改隶兵部。三十八年,以督捕衙门并入刑部,遂裁。

  • 辛亥革命

    清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年)爆发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光绪二十年(1894)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革命团体兴中会,次年在香港建立该会总部,并着手开展反清武装斗争。二十世纪初年,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

  • 慎刑司

    官署名。清内务府所属七司之一。顺治十一年(1654)设,初名尚方司,后改称尚方院,康熙十六年(1677)更名慎刑司。设郎中二人及员外郎八人,主事一人,委署主事一人,以及笔帖式、书吏等员,掌审拟本府刑名

  • 洪仁政

    1812—1864一作洪仁正。清广东花县(今花都)人。洪秀全堂兄。道光二十四年(1844)随洪秀全、冯云山至广西贵县传教。后参加金田起义。咸丰三年(1853)封国宗,曾守武昌。十年授天将,参与攻占江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