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变录
书名。明末清初吴邦策撰。一卷。记李自成农民军进入北京,明大臣官僚向农民军投降事迹。分死难、刑辱、囚辱、潜身、叛逆、授官、诛戮七目。前有自序,述其身历情况。
书名。明末清初吴邦策撰。一卷。记李自成农民军进入北京,明大臣官僚向农民军投降事迹。分死难、刑辱、囚辱、潜身、叛逆、授官、诛戮七目。前有自序,述其身历情况。
书名。即《老子》,一名《老子五千文》。据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老子》甲、乙本及《韩非子·解老》,《德经》在前,《道经》在后。相传为春秋末老聃著。或谓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或谓成书于秦汉间
西夏官署名。掌砖瓦与陶器制作。仁宗仁孝《天盛年改定新律》属五品(末品)。
见“开国侯”。
?—前560一作荀䓨。春秋时晋国人,字子羽。晋大夫。邲之战,为楚俘虏,被晋景公赎回。韩厥告老后,他为中军将,曾多次伐郑,筑城于虎牢,逼郑臣服。又将军队一分为三,以其中一支常年防备楚军。
官制用语。明清指翰林院庶吉士肄业期满后,不留翰林院而正式任官吏之称。
西周恭王时青铜器。1975年于陕西岐山县董家村出土。通高36.5厘米,口径34.3厘米,腹深19.5厘米,立耳,柱足。口沿下饰细雷纹衬底的窃曲纹。腹壁内有铭文二百零七字,大意是:五年正月庚戌,卫告邢伯
老子用语。意指无以名状。与“有名”相对。语出《老子》第一章:“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意谓宇宙之本原不可名状。亦指“道”。“道常无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第二十五章)其属性自然而然,故
蒙古语。汉译“大断事官”。蒙、元官称,札鲁忽赤之长。
书名。清德格地方僧人强巴衮噶坚赞撰。全书五十六叶。道光四年(1824,一说八年)成书。作者原为第十五世德格土司,中年出家,任德格更庆寺主,搜集有关其家世的史料,撰成此书。上起其先祖禄东赞长子绛巴贝避祸
清雍正六年(1728)升蒲州直隶州置。治永济县(今永济市西南蒲州镇)。辖境相当今山西西南部的永济、临猗、万荣三市、县及芮城县西部地区。1912年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