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商
清盐商之一。乾隆中,两淮盐务设立务本堂,签选总商中殷实知事者,董理堂务,名堂商。务本堂协助官府赶催盐课,收存支用指款。后指款随正课交库,堂商改为库商。
清盐商之一。乾隆中,两淮盐务设立务本堂,签选总商中殷实知事者,董理堂务,名堂商。务本堂协助官府赶催盐课,收存支用指款。后指款随正课交库,堂商改为库商。
1615—1689明末清初安徽歙县人,原名孺昌,字昌言,号素功。年青时即喜墨、制墨,入清后曾应科举为贡生,未入仕途,归家设肆制墨。所制之墨适于实用。经常应市者为“紫玉光”、“天琛”等十八种,前者屡充贡
妃嫔号。北齐置。《北齐书·后主纪》:“(武平)五年(574)春正月乙丑,置左、右娥英各一人。”比左、右丞相,位在左、右昭仪上。
又称壬寅学制。清末第一个系统的学制文件,由管学大臣张百熙拟订,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壬寅年)钦定颁行。包括京师大学堂章程并考选入学章程、高等学堂、中学堂、小学堂及蒙学堂章程各一份。分学校为七级:蒙
官署名。明清户部诸司所属之办事机构。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置。宣德十年(1435)隶户部十三清吏司。掌理市舶、鱼盐、茶钞税课及减罚之折收。清顺治元年(1644)隶户部十四清吏司。各设经承一人办事。
汉代处宫刑的牢狱。司马迁因得罪武帝,即在蚕室受宫刑。其《报任少卿书》中曾言:“而仆又茸以蚕室。”故时称宫刑或腐刑为“下蚕室”。《后汉书·光武帝纪》:“诏死罪系囚,皆一切募下蚕室。”李贤注:“蚕室,宫刑
1857—1927美国人。北长老会传教士。先后毕业于汉密尔顿学院和纽约协和神学院,曾获神学博士学位。清光绪八年(1882)来华,在山东烟台、济南传教。二十年至北京。次年加入强学会。同恭亲王奕訢、李鸿章
水堰名。又名润禾堰。在唐江南道朗州武陵(今湖南常德)西北二十七里。开元二十七年(739)刺史李琎增修,接古专陂,由黄土堰注白马湖,分入城隍及故永泰渠,溉田千余顷。
明哈密王。忠顺王*陕巴子。弘治十八年(1505),自称速檀,明封为忠顺王。在位期间,昏愚淫暴,深恐部属害己。正德九年(1514),弃城投附土鲁番,后不知所终。
?—317西晋淮南(治今安徽寿县)人,字元孙。世以将显,州辟主簿。说刺史郗隆应齐王冏檄讨赵王伦。隆疑虑,旋为其下所害,诱乃还家不出。左将军王敦以为参军,与甘卓、周访击败华轶。建兴三年(315),复与卓
书名。北宋张载著。九卷。用儒家圣功正道启蒙后学,故名。系作者“历年致思之所得”,门人苏昞会归义例,仿效《论语》、《孟子》篇次章句,以类相从,为十七篇。熙宁九年(1076)成书。明沈自彰收入《张子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