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大名府路

大名府路

①北宋庆历八年(1048)置,为河北四安抚司路之一。治大名府(今河北大名东)。辖境相当今河北大名、魏县、成安、广平、馆陶、威县、临西,山东聊城、冠县、莘县、茌平、高唐、夏津、临清、陵县、平原、惠民、阳信、滨州、利津、沾化和河南焦作、新乡、濮阳、清丰、南乐、内黄、浚县、滑县、淇县、卫辉、辉县、获嘉、武陟、博爱、沁阳等市县。金废。②金正隆二年(1157)置。治大名府。辖境相当今山东夏津、临清、冠县、莘县、鄄城、武城,河南范县、濮阳、清丰、南乐和河北魏县、大名、馆陶、临西、清河、故城等市县。大定六年(1166)以后,还有今河南内黄、滑县等县。蒙古废。

猜你喜欢

  • 教习

    官名。(1)明代掌教翰林庶吉士的官员。初无定制,宣德五年(1430)始以翰林学士充任。正统十三年(1448)由内阁于翰林院学士及詹事府坊局官中择资望高深者一二人请旨充任。万历后,专以吏、礼二部侍郎掌之

  • 均输令

    官名。《汉书·百官公卿表》大司农及水衡都尉属官皆有均输令、丞。均输之制始于汉武帝。均输官将郡国贡奉之物运抵他处出售,既节省运往京师的费用,又可减少物资的损耗,还可从中谋利。地方所设均输官,亦由均输令督

  • 潜书

    书名。清唐甄撰。九十七目,上下两篇。原名《衡书》,“衡者,志在权衡天下也。后以连蹇不遇,更名《潜书》”(王闻远《西蜀唐圃亭先生行略》)。大致依学术、治道为类,积三十年始成。竣稿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

  • 俸钞

    元代北方赋税科差之一。蒙古统治初期各级官吏无俸秩。世祖即位后,始定俸禄。至元四年(1267),令每户民户在包银之外另纳俸钞一两,为官吏俸禄。征收时以户之高下为等,分别摊派不同数额。

  • 析木

    十二次名称之一。配十二辰为寅。《尔雅·释天》:“析木谓之津。”析木包括尾、箕二宿,是东方三次的最末一次,与北方三次中的星纪相邻。五行东方属木,北方属水,析木处二者边界,因名析木。

  • 同州

    西魏废帝三年(554)改华州置。治武乡县(隋改名冯翊县,今大荔县)。唐辖境相当今陕西大荔、合阳、韩城、澄城、白水等市、县地。属关内道。北宋属永兴军路。金属京兆府路。元属奉元路。明属西安府。清雍正三年(

  • 思禀管

    地名。一作澌凛。在今广西防城港市西南北仑河北侧。北宋嘉祐四年(1059),交趾李日尊寇钦州思禀管,即此。

  • 文券

    ①债券。南朝梁萧宏在建康(今江苏南京)有专供借贷钱物之邸舍数十处,借钱者以田宅、邸店作为抵押,悬上文券。期迄,萧宏即驱券主,夺其田宅。②买卖契约。东晋、南朝凡货卖奴婢、马牛、田宅时所立字据,率钱一万,

  • 大清堡

    即今辽宁义县东北清河城子。《明史·李成梁传》:万历四年(1576),插汉部“黑石炭、大委正营大清堡边外,谋锦、义”,即此。

  • 萧贡

    1158—1223金京兆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字真卿。大定进士。累迁右司郎中,预修《泰和律令》。迁国子祭酒兼太常少卿,与陈大任刊修《辽史》。兴定元年(1217),以户部尚书致仕。有《史记注》一百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