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事中散
官名。北魏中期由中散官分化而来,专司奏案,地位略高于中散。长期任职于某一曹署者,冠以机构名,如龙牧曹奏事中散、秘书奏事中散等。太和后期改官制时罢。
官名。北魏中期由中散官分化而来,专司奏案,地位略高于中散。长期任职于某一曹署者,冠以机构名,如龙牧曹奏事中散、秘书奏事中散等。太和后期改官制时罢。
唐尚书省刑部司门司办事章程。式文已佚。颜真卿《论百官论事疏》保存一条:“臣闻太宗勤于听览,庶政以理。故著《司门式》云:其有无门籍人有急奏者,皆令监门司与仗家引对,不许关碍。”监门司为管宫殿门官吏的通称
1427—1464即朱祁镇。明代皇帝。公元1435—1449年和1457—1464年在位。宣宗长子。宣德三年(1428)立为皇太子,九岁即位。年号正统。初期以*三杨辅政,后宦官王振专权。正统十四年(1
官署名。(1)东晋、南朝、北齐诸公、都督府僚属诸曹之一。东晋、南朝宋设参军,南齐设行参军,北齐设兼行参军。(2)北齐尚书省度支尚书所领郎曹之一。掌天下公私田宅租调等事,设郎中。(3)北齐州刺史府僚属诸
官名。隋太常寺太医署置二人,唐置一人,从九品下。掌以推拿按摩之术教授按摩生。
唐歌舞戏名。又称泼胡王乞寒戏、乞寒胡戏、乞寒泼胡,简称乞寒。源于中亚康国(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北周时由龟兹传入。舞者初为西域人,后汉人效之,人数众多,一般裸体,戴油帽(称苏莫遮帽),持皮囊(称浑
书名。清赵翼撰。三十六卷,附补遗一卷。实为廿四史箚记,以乾隆初《明史》修成诏刊廿二史之时,《旧唐书》、《旧五代史》尚未定为正史,乃因明人所称“二十一史”之习惯,另加《明史》,故名。全书按廿四史先后分卷
①东晋、南朝宫苑。本三国吴旧宫苑,东晋仿洛阳园名为华林园。在今江苏南京市鸡鸣山南古台城内建康宫之北隅。南朝宋元嘉时扩建,于园中筑景阳山,造华光殿、景阳楼、竹林堂等诸胜。其后齐、梁诸帝亦常于此听政或宴集
清乾隆二年(1737)改山海卫置。治今河北秦皇岛市东北山海关。属永平府。1949年迁治海阳镇。1954年撤销,分别并入秦皇岛市和抚宁县。
清内务府所属机构。原名文书馆,康熙二十九年(1690)改御书处。掌勾摹皇帝所写文字事务,并造珠墨。设管理王大臣,无定额。所属有刻字作、裱作、墨刻作及墨作。
唐人。永徽初任左领军将军。永徽二年(651),郎州白水蛮(居今云南武定、禄劝、元谋一带)犯麻州(在今宣威至寻甸一带)时,任郎州道行军总管,与郎州都督任怀玉率兵击之。白水蛮首领秃磨蒲、俭弥于等率众拒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