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远卫
明正统三年(1438)置并筑堡。在今山西右玉县南。清顺治十年(1653)废为城。
明正统三年(1438)置并筑堡。在今山西右玉县南。清顺治十年(1653)废为城。
书名。清吴藩著。一卷。吴氏于咸丰二年(1852)被太平军所俘,旋逃出入曾国藩幕。咸丰五年由武昌往南京寻母。此书编成于光绪年间,追叙当时出逃和寻母始末。
书名。清句曲山农根据《薛氏图谱》,参考《本草纲目》、《群芳谱》、《格致镜原》等著作“荟录为谱”。一卷。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刊行,分原始、池畜、缸畜、配孕、养苗、辨色、相品、饲食、疗疾、识性、征用
一种中耕农具。始用于宋元时期。用竹管制成,随手指大小截之,长可逾寸,削去一边,状如爪甲,或好坚利者,以铁为之,穿于指上。用之水田中耘田除草,以代指甲,犹鸟之用爪也。后以长竹为柄,以铁为齿,用耘稻禾。耘
又名《蛮志》、《云南志》、《云南记》、《南蛮志》、《南蛮记》、《南夷记》等。书名。唐樊绰著。十卷。绰,唐懿宗咸通时为安南经略使蔡袭幕僚,任安南从事。咸通四年(863)成书,次年上献。分别记述云南界内途
官署名。即太子家令寺,唐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改家令寺。
在今江西铅山县东。周四十余里。本名荷湖山,因山上有湖产荷得名。相传“东晋时有双鹅育子数百羽,翮成乃去,因更名鹅湖”(《太平寰宇记》引《鄱阳志》)。南宋淳熙初,理学家朱熹与陆九渊讲学于山上鹅湖寺,后建立
地区名。即岭表、岭外。泛指五岭以南地区。参见“岭外”。
见“斛面”。
①(?—前135)汉时闽越首领。继父无诸为闽越王。建元三年(前138)发兵攻占东瓯未遂。六年,复领兵攻南越,被汉出兵制止。同年,为其弟余善所杀。②春秋、战国楚都城。(1)即今湖北荆州市西北纪南城。楚文
官署名。元大德五年(1301)置,领大斡耳朵怯怜口诸事。至大元年(1308)升为长信院,四年复改为寺。置卿四员,少卿、寺丞各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