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司
①尚书省各部中较次要的部门。唐、宋尚书省属部各辖四司,与本部名相同的司称本司,其余三司皆称子司。②宋代三司等官署下属分支机构通称。如三部勾院、理欠司等皆称三司子司,转运司有时也称三司子司。
①尚书省各部中较次要的部门。唐、宋尚书省属部各辖四司,与本部名相同的司称本司,其余三司皆称子司。②宋代三司等官署下属分支机构通称。如三部勾院、理欠司等皆称三司子司,转运司有时也称三司子司。
吏职名。唐太仆寺典厩署置一百人,掌饲马、牛等杂畜。
商办企业。清光绪十五年(1889)创办于广州。1920年改组为文明火柴厂。
书名。唐郑言撰。一卷。大中十三年(859),裘甫领导农民在浙东起义,于咸通元年(860)攻下剡(今浙江嵊州西南)诸县,唐浙东观察使王式统领重兵镇压。六月,裘甫被俘就义。本书记述事件经过。已佚。《资治通
官名。北魏置。《魏书·恩幸传》:“(正光)五年(524),(侯详)拜司徒左长史,领尝药典御、燕州大中正。”为皇帝左右亲近之职,负责调制御药且在进奉前先尝。下设尝药次御佐之。
官署名。南宋孝宗时有御前弓马所,后罢。开禧二年(1206)复置,以御前弓马子弟所为名。设提举官一员,干办官二员,并兼押教官,招募现在军、离军兵官及品之官家或良家子弟,不限有无官资或武举有学籍生员,年在
唐杂税之一。亦称过堰钱。源于南北朝之牛埭税。时官府于水流湍急之处设埭堰,两岸树转轴系绠于舟尾,以人力或牛力挽船过渡,因向过往之商旅征税,故名。唐肃宗上元中,安史之乱未平,军费穷乏,乃于江淮一带向过堰之
①古族名。即夫馀,亦作扶馀、浮渝、凫臾。其民以农业为主,畜牧亦盛。能歌善舞。曾参加“伊尹朝献”。最盛时,其势力东至松花江沿岸,西至今沈阳,南至鸭绿江,北至今黑龙江省及内蒙古一带。北魏太和十七年(493
增加劳役年限的流刑。唐太宗即位初,令大臣修订刑律。将五十条应处绞刑的死罪减轻,改为断右趾。贞观元年(627),蜀王法曹参军裴弘献上疏,驳律令不便者四十条,遂与房玄龄等建议废除此刖足肉刑。六年,除断趾法
书名。或称《行国录》。明末清初黄宗羲撰。记载南明历史。就流传之版本看,篇次已经后人更动。《国粹丛书》本为六卷,目录是:卷一《隆武纪年》、《赣州失事》、《绍武之立》;卷二《鲁纪年》、《舟山兴废》、《日本
1040—1107北宋密州诸城(今属山东)人,字正夫。第进士,为登、棣二州教授。通判德州,推行市易法。元祐中召试馆职,苏轼谓系“聚敛小人”,表示反对。及为监察御史,乃劾苏轼诽谤神宗;反为谏官所劾,谪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