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夏和议
宋仁宗时宋与西夏交战,因三川口、好水川、定川砦等战役失败,关陇大震,军费开支浩大,人民负担加重,且恐辽、夏联合,希望结束冲突。西夏因兵马损折甚多,人民困于征役,与宋停止互市后,物资缺乏,也遣使求和。庆历四年(1044),宋夏达成和议,宋册元昊为夏国主,每年赐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二万斤,其他岁时赏赐计银二万两,银器二千两,绢二万匹、细衣着一千匹、杂帛二千匹,茶一万斤,共计二十五万五千两、匹、斤,双方恢复互市。此后,虽屡战屡和,但和议条款变化不大。
宋仁宗时宋与西夏交战,因三川口、好水川、定川砦等战役失败,关陇大震,军费开支浩大,人民负担加重,且恐辽、夏联合,希望结束冲突。西夏因兵马损折甚多,人民困于征役,与宋停止互市后,物资缺乏,也遣使求和。庆历四年(1044),宋夏达成和议,宋册元昊为夏国主,每年赐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二万斤,其他岁时赏赐计银二万两,银器二千两,绢二万匹、细衣着一千匹、杂帛二千匹,茶一万斤,共计二十五万五千两、匹、斤,双方恢复互市。此后,虽屡战屡和,但和议条款变化不大。
253—300西晋江夏(治今湖北云梦)人,字茂曾。少好学,有文辞,后为始平王文学,上疏陈九品中正制之弊。迁太子舍人、尚书郎,上奏反对限奴婢、禁买卖奴婢之议。太熙初,迁廷尉平、中书郎,每大事及疑议,辄参
①即伍老,五家之长。西周、春秋战国户籍制度,五家为伍,十家为什,各置长。后世多沿置。汉代或称五人。太平天国地方基层亦置。②军吏名。军中五人之长。西周置,后世多沿之。太平天国军中,五伍为一两,每军有伍长
书名。清梁廷枏著。四卷。成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系荟萃报章翻译和时人记载而成。叙纪元初至1838年不列颠岛政治沿革及英国资本主义政治、外交、税赋、贸易、银行、保险业、文教、刑讼、医学和工业技术等
东晋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人,字伯舆。王导孙。历任太子中庶子,司徒左长史。母丧,居吴(今江苏苏州)。隆安元年(397),王恭起兵讨王国宝,合众应恭。后国宝被杀,恭罢兵,令其去职解兵,怒不从命,回兵讨
又称曹魏儒家石经、三体石经、正始石经。古石刻。正始二年(241)立于都城洛阳(今属河南)南郊太学讲堂西侧,用古文、小篆和隶书三种字体书写的《尚书》、《春秋》经文,共计约二十八块,早年已毁,宋以后常有残
即“叔牙”。
书名。宋王铚撰。三卷,一作一卷。是书多载汴京朝野遗闻,凡一百二条,颇具端末。虽间有舛误,然铚长于掌故,所言可据者居多。
虎形铜符。省称铜虎、铜符。汉代以此作为符信。自文帝二年(前178)始,颁与郡守作为发兵信物。铜虎符第一至第五,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听受之。符分两半,右留京师,左与郡守。后或沿用。北魏委派
书名。清末麦仲华辑。二十一卷。麦氏为宣传变法,倡开新政,乃辑中外人士有关变法言论成此编。分通论、君德、官制、法律、学校、国用、农政、矿政、工艺、商政、币制、税则、邮运、兵政、交涉、外史、会党、民政、教
即“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