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文
见“广文馆”。
见“广文馆”。
明浙江归安(今湖州)人,字伯符。万历进士。知泗水县,调黄冈。天启元年(1621)擢兵部职方主事,升郎中。历福建参政、湖广右布政使,晋南京光禄寺卿,后改鸿胪寺。因受排挤,即辞官归乡,闭户著书。自号“苕上
西汉人。成帝、哀帝时以兼并土地、经营农业而致富,其貲产居州中第一,故有“秦扬以田农而甲一州”之称。
?—1233金中都(今北京)人。元太祖九年(1214),率部三百人投蒙古,为炮水手元帅。以功升炮水手军民诸色人匠都元帅。从征西域诸国。太宗四年(1232),参加*三峰山之战。次年,攻破金南京等地。
清代著名散文流派。创始人为方苞,刘大櫆、姚鼐等继之,因均为安徽桐城人,故名。但后来的桐城派,并非都是桐城人。其文论注重“义法”,强调“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兼备,主张学习《左传》、《史记》与唐
句一作鉤。春秋末卫国人,字子疆,一作子界。孔子学生。
即“中庵集”。
即“知伯”。
官署名。元代置,属兵部。旭烈兀大雪原有随路打捕鹰房民户七千余户,世祖中统二年(1261)始置总管府领之,秩从三品。置达鲁花赤、总管各一员,副总管二员。至元十二年(1275),伊利汗阿八哈遣使奏归朝廷,
即“中英藏印条约”。
1586—1641明末江阴(今属江苏)人,字振之,号霞客。少年好学,喜读奇书,博览古今史籍、图经地志。二十二岁起弃科举业,受母鼓励,不避风餐露宿之苦,不怕葬身丘壑之险,遍游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