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支都尉
官名。三国魏置。掌诸军兵田。职与典农都尉相通。七品,秩六百石。隶大司农。西晋省。
官名。三国魏置。掌诸军兵田。职与典农都尉相通。七品,秩六百石。隶大司农。西晋省。
宋代将作监所属机构。掌筹划调度、整修木材,以供营造。监官二人,以京朝官、三班使臣充任。
官署名。简称侍卫步军司或步司。北宋初由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司分置,与殿前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合称三衙,分掌全国禁军,兼总厢兵,统兵官为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侍卫亲军步军副都指挥使和侍卫
又名《李卫公文集》、《李文饶文集》。别集名。唐李德裕撰。德裕会昌间入相,官至正一品,故名。凡正集二十卷,别集十卷,外集(即《穷愁志》)四卷。另补遗一卷,为后人所辑。有影印明刊本。光绪间王用臣刊本据明本
①战国韩置。治今河南宜阳县西。《战国策·秦策二》:“宜阳,大县也”,即此。秦属三川郡,汉属弘农郡。北魏曾为宜阳郡治。东魏为阳州治。北周平齐,此城遂废。②汉宜春县,晋太康元年(280)以太后讳春,改名宜
在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区西南。春秋齐地。《左传》成公十七年(前574):齐国佐杀庆克以谷叛,“齐侯与之盟于徐关而复之”,即此。
魏末晋初杨泉、南朝宋何承天等人对形神关系的比喻。认为精神依赖于形体,犹火待薪而燃,薪尽火灭,人死神亡。杨泉《物理论》:“人含气而生,精尽而死。死,犹澌也,灭也。譬如火焉,薪尽而火灭,则无光矣。故灭火之
又称素姓、素门、素士、素贵,即寒族。南朝时相对于高门甲族或门第较低之士族,称素族。如梁钟嵘曾言,“军官是素族士人”。又相对于皇室王族,亦称素族。如齐武帝加谥王俭为文献,王晏则以为自宋以来此谥不加素族。
官名。东汉建安中曹操置,为丞相府重要僚属,位前、左、右军师之上。参议军国大政,并典刑狱。三国蜀亦置。晋朝人修史时,因避讳,改称中军司。
五德之一。战国末期,阴阳家邹衍创五德终始说,宣称土、木、金、火、水五德相胜的循环变化决定着历史上王朝的递嬗。秦始皇认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应水德,于是更名黄河为德水,数以六为纪,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事决
官名。东汉建安年间曹操置,为杂号将军,第五品,位在奋武将军上。金、元置武散官怀远大将军。明沿置,改怀远将军,从三品,初授。清初沿置,为武职中属绿营者从三品之封赠。乾隆二十年(1755)改武翼大夫。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