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乐郎
散官名。金章宗明昌三年(1192)置,属教坊。从八品上。元废。
散官名。金章宗明昌三年(1192)置,属教坊。从八品上。元废。
?—前831西周时宋国国君。公元前858—前831年在位。名举。宋厉公之子。时周厉王无道,被国人放逐,共和行政。 死后由其子继位。
官署名。辽代南面官。本名光禄寺,避太宗讳改。掌酒醴、膳羞及祭祀供品牺牲之事。置卿、少卿、丞、主簿等职。
战国楚国台名。一作云阳台、阳台等。董说《七国考》引《古文苑》谓即楚襄王与宋玉、景差之徒游乐处。故址在今江苏丹阳。
唐武德二年(619)分鄜州置。以州界内马坊得名。治中部县(今黄陵县南沮河南岸)。辖境相当今陕西黄陵、宜君两县及洛川县南部地区。贞观后属关内道。天宝元年(742)改为中部郡。乾元元年(758)复为坊州。
①在今浙江杭州旧城内吴山东麓。即吴城之南门。初名朝天门,元改为拱北楼,明始改今名。楼甚壮丽,可眺望钱塘江,今圮。②在今福建福州市旧城北越王山(屏山)顶。明洪武二年(1369)建。清乾隆六十年(1795
秦汉时指羌族居住的地区,即今青海、西藏及四川西北部、甘肃西南部。《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地“西至临洮、羌中”;《史记·大宛列传》记张骞从西域还,“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均此。
?—564一作弥定。南北朝时宕昌羌首领。梁弥博之子。梁大同十年(544,一作七年)继父位,称宕昌王。北周保定初,遣使入贡于周。保定四年(564),屡扰周边,为周将田弘所灭。
亦称经耙。将经丝理成所需长度之工具。有溜眼、掌扇、经耙、经牙等装置。两人同时操作。先置诸丝篗于溜眼下,将篗上丝绪分别穿过诸溜眼,总握于一人手中。待理摅就绪,再转交另一人。握丝缕行至经耙之顶端,将丝缕挂
明代刑法制度。即罪囚以劳役赎刑期满获释之制。凡罪囚准以劳役抵刑。死刑拘役终身,徒、流按年限,笞杖计日月。其劳役种类,或修造,或屯种,或煎盐炒铁,满日释放。
元法令类编。拜住、完颜纳丹、曹伯启、普颜等修纂。至治三年(1323)颁行。集世祖以来之法令,仿金《泰和律》例,编为二千五百三十九条,内断例七百十七,条格一千一百五十一,诏赦九十四,令类(孛术鲁翀《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