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知识>掌设

掌设

官名。(1)隋炀帝始置,为宫廷女官二十四掌之一。员二人,从七品,隶尚寝局,与典设佐司设掌内宫床席帷帐、铺设洒扫。唐沿置,员二人,正八品。宋亦隶尚寝局。金同唐制,与典设佐司设掌帷帐、床褥、枕席、洒扫、铺设。明洪武十七年(1384)置,员二人,正七品;二十七年增二十四典后,遂改为正八品;服劳多者,或五、六载,得归父母,听婚嫁,年高者许归,愿留者听,现授职者家给与禄。永乐后,其职尽移于宦官。(2)唐卫尉寺守宫署属官,置六员,流外八品,掌帐帘、帷幕。鸿胪寺司仪署置十八员,掌陈设凶礼丧葬之具。

猜你喜欢

  • 小桥

    见“二桥”。

  • 章佩院

    见“章佩监”。

  • 女贤人

    女官名。北魏后宫女职。孝文帝时定为视三品。

  • 平寿县

    西汉置。治今山东潍坊市西南。初属胶西国,后属北海郡。东汉属北海国。西晋为北海国治,北魏、东魏为北海郡治。北齐天保七年(556)废。唐武德二年(619)复置。属潍州。六年又废。

  • 山市

    亦称山集。明代定期集市之一种。近似庙会,集场多在山地,每年开市数次,每次数日,规模较大。其盛者届期平地张肆,列燧成巷,四方数百里内,贸易之人毕集,多达万人。

  • 支应局

    官署名。清后期,各省督、抚可就地筹款,应付特殊用途,通常设置支应局,为非正式的财务机构。职掌可繁可简,滥支冒领之弊亦因而丛生。

  • 怀圣寺

    又称光塔寺。中国伊斯兰教古寺之一,位于广州。始建年代有唐、宋两说。南宋开禧二年(1206)以前成书的《南海百咏》说,相传建于唐代。元至正十年(1350)所立《重建怀圣寺记》碑文,亦说世传该寺“建于李唐

  • 商会与地方官衙门行文章程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农工商部制定颁行。规定商务总会于本省及他省督抚行文均用“呈”,司道以下用“移”,分会于本省及他省督抚司道行文均用“呈”,府厅州县均用“牒”。

  • 因明

    梵文Hetuvidya的意译。佛教名词。起源于印度的一种逻辑推理学说。公元五世纪印度哲学家无著和世亲创立。用五支(宗、因、喻、合、结)作法进行推理,称古因明。六世纪,经陈那及弟子改革后,用宗(断案)、

  • 县啬夫

    官名。亦称大啬夫。战国时秦、楚等国置。《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秦律十八种》之《仓律》、《效》及《效律》等篇均有“县啬夫若丞及仓、乡相杂以印之”等数语。据近人研究,有谓县啬夫即县令、县长,也有谓县啬夫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