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汉
又译插汉儿、察罕儿。明蒙古部名。为达延汗所建左翼三万户之一。历代蒙古汗均驻帐于此。住牧地约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地区,嘉靖中迁至辽河中下游。林丹汗死后,降附后金。清以后作察哈尔。
又译插汉儿、察罕儿。明蒙古部名。为达延汗所建左翼三万户之一。历代蒙古汗均驻帐于此。住牧地约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地区,嘉靖中迁至辽河中下游。林丹汗死后,降附后金。清以后作察哈尔。
阶官名。北宋政和二年(1112)重定武臣官号,改西京作坊使,东、西染院使,礼宾使置,正七品武阶官,属大使臣。清乾隆二十年(1755)改昭勇将军而置,为武职中绿营者正三品之封赠。三十二年,属八旗者正三品
皇帝、太子、后妃、诸王、百官及命妇通常穿戴之服。历朝历代制度不同。隋代皇帝听朝,以赭黄文绫袍,乌纱帽,折上巾,六合靴,与贵臣通服。百官常服同于庶民。唐初,以赭黄袍、巾带为常服。腰带则一、二品銙以金,六
书名。清汪镛钟撰。四卷,首一卷。抄本。清光绪初年赐谥郑成功为延平忠节王,并于台湾建立专祠。后汪氏赴台湾瞻仰新庙,乃搜集资料,依据《台湾外记》、《小腆纪年》、《岛忆集·岛上附传》、《蓉洲文集》、《东瀛识
清代在盛京辖地分给八旗官兵之牧马场地。顺治五年(1648)题准:以奉天中前所、前屯卫、中后所三处土地,令八旗均分为牧厂。自东往西依次拨给两黄、两白、两红、两蓝旗。官地,禁买卖、盗耕。康熙十六年(167
即“正一道”。
皇帝之冠。《汉书·昭帝纪》颜师古注:“元,首也。冠者,首之所著,故曰元服。其下《汲黯传》序云:‘上正元服’,是知谓冠为元服。”自汉以下,皇帝加冠,多称“天子加元服”。《通典》卷五十六《嘉礼一》专立“天
即“召公①”。
?—前532春秋时宋国国君。公元前575—前532年在位。名成,一作戍。宋共公之少子。宋共公死后,司马荡泽杀太子肥,右师华元杀荡泽。立他为君。平公八年(前568),与晋、鲁、陈、卫、郑、曹等诸侯盟于戚
清初太仓(今属江苏)人,字伊人。本姓程,后嗣于顾梦麟。曾参加校正《通知堂经解》。顺治中,以奏销案被累,遂绝意仕途。善治经学,工诗文,为娄东十子之一。著有《水乡集》。
五岳之中岳。《尔雅·释山》:“嵩高为中岳。”一名“嵩山”,又名“外方山”。山分二支,东曰太室,西曰少室。在今河南登封市北。秦并天下,“于是自殽以东,名山五,……曰太室。太室,嵩高也”。《汉书·武帝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