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军种之一。金初放免辽的奴隶,使守泰州(指旧泰州,在今黑龙江泰来县塔子城;一说为今吉林洮南四家子古城),称驱军。
即“兀良合”。
即“金丹道教”。
在今黑龙江阿城市。因城东阿勒楚喀河得名,清雍正三年(1725),设协领驻防,即以阿勒楚喀为名。七年移建此城。乾隆二十一年(1756)设阿勒楚喀副都统,隶吉林将军。宣统元年(1909),改置阿城县。
清浙江秀水(今嘉兴)人,字文盎。朱彝尊子。与沈名荪合编《南史识小录》、《北史识小录》。著有《笛渔小稿》,附《曝书亭集》中。
使职名。东宫监牧使简称。唐时,置于原州(今宁夏固原)城内,掌隶属东宫陇右九监牧,安史乱后渐废。
中国旧籍对古印度的别称。《史记》、《汉书》称古印度为“身毒”。《后汉书·西域传》始言“天竺国一名身毒”。《晋书》、《魏书》、《新唐书》、《宋史》均称天竺。《续高僧传》称“贤豆”,唐宋时又异称为“婆罗门
元代诸王封号,授兽纽金印。至顺元年(1330)懿璘质班(宁宗)受封。
春秋晋邑。在今山西翼城县东南十五里故城村。《诗谱》:“晋穆侯迁都于绛,曾孙孝侯改绛为翼,翼为晋之旧都也。后献公又北广其城,方二里,又命之为绛。”(《水经·浍水注》引)《左传》桓公二年(前710):“曲
地名。即今山西平定县东北旧关。《资治通鉴》:唐长庆元年(821),王庭湊据镇州叛,“裴度自将兵出承天军故关以讨王庭湊”,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