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集使
外官入朝制度。唐开元八年(720)定制,诸州都督、刺史或其上佐,每年轮流朝集,十月二十五日到京,十一月一日朝见,汇报民情风俗、属官考课、进纳贡物、聆听敕命;边要州及遭水旱灾州,都督刺史不必亲行,可以他官替代。
外官入朝制度。唐开元八年(720)定制,诸州都督、刺史或其上佐,每年轮流朝集,十月二十五日到京,十一月一日朝见,汇报民情风俗、属官考课、进纳贡物、聆听敕命;边要州及遭水旱灾州,都督刺史不必亲行,可以他官替代。
书名。作者不详。一卷。记述唐末群臣奏议招辑南诏事。已佚。《资治通鉴考异》有征引。
961—1004北宋蔡州汝阳(今河南汝南)人,字汉公。少以诗文知名。淳化三年(992)进士第一。累擢右司谏。真宗朝历权户部判官、京东转运副使、两浙转运使、判太常礼院,迁知制诰,掌三班院。数上书言时政得
①南朝梁武帝天监七年(508),以太常卿、宗正卿、司农卿三卿为春卿,皆置丞及功曹、主簿。②礼部长官之别称。因《周礼》以春官宗伯掌礼,故名。③明初*四辅官之一,即“春官”。
汉代驿站传递公文的信使。《后汉书·李南传》:“乃有驿使赍诏书原停(马)棱事。”
一作紫乾河。即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南浑河,蒙古语名乌兰穆伦河。上游有二水:北为内蒙古凉城县的宁远水;南为山西右玉县内的兔毛河。二水在内蒙古杀虎口外汇合西流,经清水河县北与清水合,西流入黄河。《隋书·炀帝纪
1717—1795清浙江余姚人,初名嗣宗,字绍弓,号矶渔,一号檠斋,晚号弓父,学者称抱经先生。乾隆进士。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湖南学政等官。后弃官南归,潜心经学。历主江浙各书院讲席,倡导经术,课徒终
一译法台,或作座主。指藏传佛教寺院首席住持。
汉皇帝侍妾称号。与无涓等同处于妃嫔的第十四等,禄秩相当于百石官。《汉书·外戚传》颜师古注:“良使,使令之善者也。”
宋代太学新生入学之称。参斋时必须穿襕衫(圆领大袖的白细布袍,下施横襕为裳,腰间有襞积)、戴幞头,由斋仆带上名刺(名帖),每斋两枚,引至斋厅与众见面;纳斋用钱,参加帘试。次日,在太学官厨就餐,就餐前亦备
书名。清叶桂临证之医案,由其弟子华岫云辑成。首刊于乾隆十一年(1746)。十卷。温热学派之代表人物叶桂的医学思想可见于《温证论治》等书,而此书则集中了他在临证中的经验和理论。其中内科杂病八卷,妇、幼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