氾
春秋郑地。在今河南襄城县南。《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前636):“王出适郑,处于氾”;昭公五年(前537):楚子“以屈生为莫敖,使与令尹子荡如晋逆女,过郑,郑伯劳子荡于氾”,均即此。
春秋郑地。在今河南襄城县南。《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前636):“王出适郑,处于氾”;昭公五年(前537):楚子“以屈生为莫敖,使与令尹子荡如晋逆女,过郑,郑伯劳子荡于氾”,均即此。
学校名。清光绪十三年(1887)六月,两广总督张之洞在黄埔博学馆旧址开办。水、陆师各招收七十名学生入学肄业:由旧博学馆学生中挑选三十名称内学生;从军营中挑选二十名为营学生;考收二十名十六岁至三十岁的文
书名。明邓元锡撰。四十五卷。元锡,字汝极,江西南城人。嘉靖举人。未入仕,居家著述逾三十年,学者称潜谷先生。是书所记,起于太祖,终于世宗。凡帝典、后妃、外戚、宦官、臣谟、循吏等目,一一列入。其中尊后妃为
亦称鹦鹉关。关隘名。在今云南南华西部。明代属云南楚雄府镇南州,有巡司戍守。
北宋潮州海阳(今广东潮安)人,字子野,号远游。志趣超逸,终身不仕。居父母丧,守墓三年。并葺治园亭,教育子弟。后遣去妻子,筑室邻县潮阳麻田山中。间或出游四方,虽遍交公卿,但一无所求。一时名士如苏轼兄弟俱
书名。明陈司成著。二卷。于崇祯五年(1632)成书。内容分总例、或问、治验、方法及宜忌等五部分。记述了先天性霉(梅)毒及霉毒的传染性,肯定霉毒由性交和非性交传染及遗传等;并指出该病在治疗方面应采取隔离
即“畏兀儿”。
唐闽(今福建福州)人。幼于洪州高安(今属江西)黄檗山出家。曾游天台,入长安,后受人启发,往洪州百丈山参怀海为师,自号“黄檗”。提倡“无心”(心如木石)的修行方法,反对读经求道。以“其言简、其理真、其道
清末医界团体。光绪二十三年(1897)筹组于上海,龙泽厚、吴仲弢等发起,认为“保民必自医学始”,故开会以通海内海外之见闻,刊医报以甄中法西法之美善,立医学堂选高才之士,以究其精微,设医院循博施之义以济
书名。《尚书》的最早传文。即《汉书·艺文志》著录之《传》四十一篇。旧题西汉伏生撰,可能系其弟子张生、欧阳生所记师说,于经文之外,掇拾遗文,推衍旁义。有郑玄注。宋时已无完本。唯《洪范五行传》一篇首尾完整
书名。北宋王轸撰。二十五卷。载五代史事,托始于吴越。景祐三年(1036)献上。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