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知识>沈约

沈约

441—513

南朝梁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西)人,字休文。历仕宋、齐、梁三朝。宋时官至尚书度支郎。齐时历仕著作郎、中书郎、国子祭酒、南清河太守等。梁时历仕侍中、扬州大中正、尚书令等。卒谥隐侯。二十余岁时,以晋代尚无全史,即开始撰述,历时二十余年,撰成《晋书》一百二十卷。齐高帝时奉命撰齐史。武帝永明二年(484),以著作郎撰次起居注。五年奉命撰《宋书》,据徐爰所著《宋书》之资料加以补充订正,自定体例。笃信佛教,谙于佛典,坚持神不灭观点,著有《难范缜神灭论》等。对儒佛之争,持调和态度。精文学、音律。与谢朓等作诗注重声律,时号“永明体”。又著有《齐纪》、《(梁)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四声谱》等。好典籍,聚书至二万卷。著作今存者,除《宋书》外,尚有明张溥编《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所辑《沈隐侯集》一卷。

猜你喜欢

  • 经界

    土地疆界。区划封国、采邑、禄田之范围,借以规定赋税等制度。《孟子·滕文公上》:“经界不正,井地不钧,谷禄不平。”

  • 摄摩腾

    见“迦叶摩腾”。

  • 主衣

    官名。南朝皆置,掌御用衣服器玩。皇帝、后宫、东宫、诸王处均置。宋为女官,准二卫五品,敕吏比六品;梁置东宫主衣局,多用左右亲信,以寒人充任。北魏亦置。北齐有主衣局,隶门下省。唐代殿中省尚衣局置十六员,诸

  • 博阳川

    亦作傅阳川、敷浅水。源出今江西德安县西北,东南流过县南,注入鄱阳湖。参见“博阳山”。

  • 晋慈

    唐方镇名。兴元元年(784)置晋慈隰节度使,寻罢。贞元四年(788)复置为防御观察使。治晋州(治今山西临汾市)。领晋、慈、隰三州。元和三年(808)又罢。以三州隶河中节度使。长庆二年(822)复置为晋

  • 御史台

    官署名。国家最高监察机构。东汉始置,设于禁中兰台,别称兰台、宪台,与尚书、谒者台并称“三台”,名义上隶少府。职掌保管宫廷所藏图籍秘书、文书律令、档案,监察、弹劾百官,复查疑狱。长官为御史中丞,属官为治

  • 曾翚

    ?—1491明江西泰和人,字时升。宣德进士。任刑部员外郎。正统十三年(1448)擢广西右参政。天顺初改河南道御史、山东右布政使。成化中官至刑部左侍郎,巡抚浙江,罢不称职官吏百余人,吏风肃然。还朝,乞病

  • 舟人

    上古国名。相传为祝融之后,秃姓。后为周所灭(《国语·郑语》)。

  • 半壁店

    在今河北东光县北。《明通鉴》:正德六年(1511),起义领袖刘六与明副总兵许泰战于东光半壁店,即此。

  • 鲁成公

    ?—前573春秋时鲁国国君。公元前590—前573年在位。名黑肱。鲁宣公之子。由季孙行父任卿执政,对外附晋抗齐。元年(前590)“作丘甲”,改革军赋。二年,随晋军于鞍(今山东济南东)大败齐军,齐被迫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