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名。(1)周代置,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亦置,掌教诲公之子弟及卿大夫子弟。亦省称为“公族”。(2)十六国后赵置,掌管朝官的士族居宅及其他事务。
?—1601明贵州黎平皮林人。侗族。少入学为永从县生员。万历二十八年(1600),趁播州杨应龙兴兵反明之机,率皮林侗、苗各族起义,自称天皇上将,攻破永从县城,杀守备陈世忠等。同年七月,复以“牛首阵”,
官署名。金泰和二年(1202)置,设于地方的畜牧机构,隶各路统军司。河南东路、河南西路、陕西路提举圉牧所皆设提举、同提举官,山东路仅设提举职。
书名。近人杨守敬自订年谱。因其号邻苏老人,故名。辛亥革命爆发,杨氏避走上海,有日本人水野疏梅拜于门下,并乞小传,因作。起道光十九年(1839),迄宣统三年(1911)。杨氏卒于1915年,其后四年事迹
即“孛术鲁德裕”。
古代户籍之一种。东晋、南北朝时,士兵及其家属的户籍隶于军府,称为军户。子弟世代为兵,社会地位低下,非经放免,不能脱离军籍。北魏有以俘虏充当军户者。北方六镇戍防之兵,亦称“府户”,虽早期出自鲜卑高门,数
唐末五代四川边州民兵。唐咸通末,西川节度使路岩曾取坛丁子弟,教击刺,使补屯籍。五代时,蜀中诸郡皆有坛丁。受官府控制,与团结兵性质略同。
皇帝、太子、后妃、诸王、百官及命妇通常穿戴之服。历朝历代制度不同。隋代皇帝听朝,以赭黄文绫袍,乌纱帽,折上巾,六合靴,与贵臣通服。百官常服同于庶民。唐初,以赭黄袍、巾带为常服。腰带则一、二品銙以金,六
《续汉书·郡国志》、《新唐书·地理志》、《旧唐书·地理志》、《元史·地理志》均作“鄣”,《魏书·地形志》作“彰”,《隋书·地理志》作“障”,《明史·地理志》始作“漳”。东汉置。治今甘肃漳县西南。属陇西
东晋南朝时期,对江、汉汇合以东,长江北岸五条支流巴水、希水(今作浠水)、赤亭水(今举水)、西归水(今倒水)、蕲水的总称。因曾在西阳郡境内,故又称“西阳五水”。其旁有“五水蛮”。《宋书·夷蛮传》:“西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