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顺
隋末唐初雍州万年(今陕西长安)人,俗姓杜,又称杜顺和尚。十八岁出家,先习禅法,后学《华严经》。唐太宗曾召入宫问答,赐号“帝心”,故亦称“帝心尊者”。后住终南山至相寺。提出“五教止观”说,以《华严》为最高的“一乘圆教”经典。认为“心真如门是理,心生灭门是事”(《华严五教止观》),理事“空有无二,自在圆融,隐显不同,竟无障碍”(同上),为法藏等创建华严宗提供了思想资料,被推崇为华严宗“初祖”。相传著有《华严五教止观》、《华严法界观门》,但有疑者。著名弟子有智俨等。
隋末唐初雍州万年(今陕西长安)人,俗姓杜,又称杜顺和尚。十八岁出家,先习禅法,后学《华严经》。唐太宗曾召入宫问答,赐号“帝心”,故亦称“帝心尊者”。后住终南山至相寺。提出“五教止观”说,以《华严》为最高的“一乘圆教”经典。认为“心真如门是理,心生灭门是事”(《华严五教止观》),理事“空有无二,自在圆融,隐显不同,竟无障碍”(同上),为法藏等创建华严宗提供了思想资料,被推崇为华严宗“初祖”。相传著有《华严五教止观》、《华严法界观门》,但有疑者。著名弟子有智俨等。
亦作籍于六畜。战国齐地牲畜税之俗称。“籍”即征,“六畜”泛指各种家禽家畜。《管子·国蓄》:“以六畜籍,谓之止生。”
清光绪二十七年十月(1901.11),直隶广宗(今属河北)人民反对清政府强行摊派赔款,在景廷宾领导下发动抗捐斗争。次年三月,景廷宾在巨鹿县厦头寺宣布起义,竖立“扫清灭洋”大旗,转战直、鲁、豫三省二十四
即“群书四部录”。
?—1636亦作普明声、普名胜、普名升。明云南阿迷州(今开远)人。彝族。马者哨土目普维藩之子。父死袭职。天启二年(1622),以征调有功,授土守备职衔。五年,升阿迷州土知州世职,后渐不服调度,于崇祯五
陵墓名。(1)唐睿宗长子李宪(成器)墓。宪尝为太子。景云元年(710),因临淄王李隆基除韦后之党,有定难功,乃让储副之位。徙宁王。开元二十九年(741)卒,追谥为让皇帝,葬桥陵旁,号其墓曰惠陵。俗呼让
即“吕洞宾”。
书名。一名《国朝馆选录》。清沈廷芳初编,佚名续编。三卷。辑录历科庶吉士姓名籍贯而成。始顺治三年(1646)丙戌科,迄同治十年(1871)辛未科。有同治刊本。
①一作太白山(《魏书·勿吉传》),又作徒太山(《新唐书·北狄传·黑水靺鞨》)。即今吉林东部长白山。北魏勿吉及隋靺鞨七部之一的白水部居此一带,并以此得名。《金史·世纪》:“生女直地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
档案名称。清代军机处及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等机构,将当日所接到的谕旨及呈递给皇帝的片单等件,抄订成册,每日加添,月成一册,称作清档。
明末清初松江上海(今上海市)人,字复生。好技击之艺,膂力超群。曾游学四方,求击艺、枪法,学得四平枪。其法旋转迅利,急速如风,人莫敢近。所传弟子甚多。有《枪谱》及治伤药酒方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