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州
①隋开皇末改合州置。治石镜县(今合川市)。辖境相当今重庆合川、铜梁、大足,四川武胜等市、县地。大业三年(607)改为涪陵郡。唐武德元年(618)改为合州。②唐武德元年(618)分渝州置。以“在蜀江之南,涪江之西,故为名”(《元和郡县志》)。天宝初改涪陵郡,乾元初复为涪州。治涪陵县(今涪陵区)。辖境相当今重庆涪陵、南川、武隆、长寿等区、市、县地。宋时略小。属夔州路。元至元二十年(1283)废涪陵县入州,翌年改属重庆路。明清属重庆府。清不辖县。1913年改为涪陵县。
①隋开皇末改合州置。治石镜县(今合川市)。辖境相当今重庆合川、铜梁、大足,四川武胜等市、县地。大业三年(607)改为涪陵郡。唐武德元年(618)改为合州。②唐武德元年(618)分渝州置。以“在蜀江之南,涪江之西,故为名”(《元和郡县志》)。天宝初改涪陵郡,乾元初复为涪州。治涪陵县(今涪陵区)。辖境相当今重庆涪陵、南川、武隆、长寿等区、市、县地。宋时略小。属夔州路。元至元二十年(1283)废涪陵县入州,翌年改属重庆路。明清属重庆府。清不辖县。1913年改为涪陵县。
即“游腾”。
明顺德邢台(今属河北)人。万历进士。天启中任礼科给事中,附魏忠贤,为之逐政敌扶克俭等。与李蕃、李鲁生朋比营私,时有“官要起,问三李”之谣。崇祯时定“逆案”,判徒三年,赎为民。
海关名。清咸丰八年(1858)设于江苏江宁(今南京)。聘二名外国人为税务司。
军种名。金代置,由奚族组成。天辅五年(1121)置奚路都统司,后改为六部路都统司(奚有六部),以契丹遥辇九帐为九猛安隶属之,另于上京及泰州凡六处置司,每司统五六万人。奚军被分徙于咸平、东京、临潢、泰州
?—1889清满洲正黄旗人,博尔济吉特氏,字振魁。琦善之子。累迁郎中。同治十年(1871)擢奉天府尹。光绪九年(1883)授西安将军,病免。十二年署黑龙江将军,疏请举办漠河金矿,杜俄人觊觎;又建议垦荒
官名泛称。唐代指秘书省、殿中省、太常寺、太仆寺、左春坊等部门具有天文、音乐、医术、阴阳卜筮等专门技能并管理该事务的官员。分本色出身与非伎术出身两种。以伎术起家出仕者为本色出身,其叙迁有限制,不得任清要
清末台湾云林人,本名婴,亦作英,以字行,绰号大肚。绿林出身。光绪二十一年(1895)夏,愤侵台日军的暴行,与其父简成功及黄荣邦等率义民抗日,协助刘永福守台南,被任命为斗六都司,七月同黑旗军杨泗洪等部大
明浙江定海(今宁波镇海区)人。万历进士。历官工部郎中,首劾李三才“贪、险、假、横”四罪。天启五年(1625)因附魏忠贤,骤升兵部尚书。谋兴大狱,尽杀东林党人。七年护桂王之藩衡州,加太子太保。返京后见魏
书名。金蔡松年词集。原六卷,今存前三卷。松年长于汴梁(今河南开封),汴有明秀峰,为松年与友人觞咏之处,故词集即以为名。此集有魏道明注,对集中酬唱诸人事迹详为解说,可与《归潜志》、《中州集》诗人小传相补
东汉东平任城(今山东济宁东南)人,字仲虞。章帝建初六年(81)公车特征,迁尚书。后因病免归,诏赐终身食尚书禄,时人称“白衣尚书”。永元年间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