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路
北宋初置。太平兴国元年(976)析为东西两路,至道三年(997)复合为淮南路。初治楚州(治今江苏淮安市),治平中徙治扬州(治今江苏扬州市)。辖境南至长江,东至海,西至今湖北黄陂、红安和河南新县、光山,北逾淮水,包有江苏、安徽的淮北地区各一部分和河南永城、鹿邑、郸城等市、县。熙宁五年(1072)分为东西两路。
北宋初置。太平兴国元年(976)析为东西两路,至道三年(997)复合为淮南路。初治楚州(治今江苏淮安市),治平中徙治扬州(治今江苏扬州市)。辖境南至长江,东至海,西至今湖北黄陂、红安和河南新县、光山,北逾淮水,包有江苏、安徽的淮北地区各一部分和河南永城、鹿邑、郸城等市、县。熙宁五年(1072)分为东西两路。
算学术语。古代高阶等差级数求和法。宋沈括《梦溪笔谈·技艺》:“隙积者,谓积有隙者,如累棋、层坛及酒家积罂之类。”此术即计算带间隙的垛体体积,如刍甍、刍童、方池、冥谷、堑堵、鳖臑、圆锥、阳马之类。参见“
即“泗安镇”。
佛经名。分大、小乘两类,译本很多。小乘涅槃经名《大般涅槃经》,六卷,东晋法显与佛陀跋陀罗合译;大乘涅槃经名《大本涅槃经》,四十卷,十六国北凉昙无谶译出;其后南朝宋慧观、谢灵运依六卷本删补成《南本涅槃经
中国伊斯兰教古寺之一。在今江苏扬州。相传为伊斯兰教主穆罕默德十六世裔孙普哈丁于南宋咸淳间至扬州传教时所建。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哈三重建,嘉靖二年(1523)商人马宗道同“住持”哈铭重修。寺东向,
1506—1573明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字元朗,号柘湖。以岁贡生入国学,授南京翰林院孔目。好谈兵,以经世自负。三年后弃官归家,适逢倭寇骚扰,移居苏州,与张之象、文征明交游。家藏书四万卷。有《四友斋丛
约737—约798唐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西)人,字允言。大历初,数举进士不第,元载取其文以进,补阌乡尉。王缙奏为集贤院学士、秘书省校书郎。贞元初,被浑瑊辟为元帅府判官。累迁检校户部郎中。大历十才子之一
东汉人。桓帝时官至屯骑校尉,与伏无忌等续撰《东观汉记》。
两晋、南北朝诸王国所置典祠、典卫和学官令之合称。南朝宋元嘉二十七年(450)列为最低之士族起家官。
北周时以罪隶与夷、蛮、戎、狄四隶合称五隶。其中罪隶乃犯罪而沦为奴隶者,余四隶均为少数民族战俘。
宋无品武阶官名。位摄进勇副尉下、守阙进武副尉上。